18A Biotech 断臂重生的典范
2023-08-07
410
和铂医药度过了饱受争议的2022年。自去年10月开始,和铂医药将两个最领先的管线一停一卖,此后又折价出售工厂,市场对其一度唱衰。然而在历经“断臂”的剧痛后,和铂医药也迎来了新生,在一系列自救行动中慢慢回血,迈上盈利道路上。近日和铂医药发布公告,预期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约4000万美元,同比增长约44.9%,盈利约200至4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亏损约7310万美元。据此,和铂医药预计将实现首次半年度盈利。根据和铂医药自身的分析,此次能够实现半年度盈利,主要得益于创新管线产品合作、创新技术合作推动的收入持续增长及通过运营优化所实现的降本增效。由于没有商业化产品,和铂医药没有营业收入。2019年-2021年,铂医药累计亏损超5亿美元。另一边,多款产品还处于临床前早期和IND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开发,到2021年底,和铂医药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够再维持公司1年多时间。现金流日渐见底的和铂医药展现了强烈的“求生欲望”,砍掉没有竞争力的管线、将有商业化价值的管线提前变现。2022年10月10日,和铂医药接连发布了两项重大公告,终止其核心管线特那西普临床Ⅲ期试验,并把另一款即将商业化的巴托利单抗卖与(授权)给石药集团。特那西普已处于临床III期的冲刺阶段,计划提交BLA。但基于观察到的疗效不佳趋势,和铂已决定按照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的建议,终止其在中国III期临床试验,不再入组新受试者。同日,其另一款核心管线巴托利单抗以10亿元的总交易金额授权给石药集团的子公司恩必普,首付款1.5亿元。被资本市场寄予厚望的两个核心管线,一停一卖,和铂医药再无三期临床的管线在手,变成一家早期阶段Biotech公司。两个临近商业化资产一停一卖后,和铂医药再次抛出一大动作,将其位于苏州的大分子生产工厂低价卖出。2022年11月15日,和铂医药宣布与药明生物签订资产转让协议,将旗下生物大分子研发创新中心项目的生产厂房与设备转让给药明生物,价格1.46亿元。这仍然是和铂医药为了活下来的手段。和铂医药的出售资产公告内容表达坦诚说道:“工厂是亏本卖的”。公告显示,2022年10月31日,目标资产(未经审核)的账面净值总额约为1.67亿元,而和铂医药结合了目标资产未完成部分的估计价值,相较于1.46亿人民币的交易价格,公司预计将亏损6193万元,折价14%。虽然将核心管线卖出并出售工厂后,和铂医药回笼了部分资金,但鉴于其他产品还处于早期阶段,和铂医药目前仍然难以产生稳定的营业收入。因此,在推进管线研发的同时,和铂医药也干起了乙方CXO的活。2022年11月,和铂医药宣布成立全资子公司诺纳生物,其定位是"为合作伙伴提供从发现到临床研究审批的完整临床前药物开发服务",大张旗鼓地开张CRO业务。而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诺纳生物就拿到了两家海外药企的合作订单。2022年11月,诺纳生物与mRNA巨头Moderna签订授权及合作协议,达成对多个靶点序列的独家可再授权许可;根据双方协议,诺纳生物将一次性获得600万美元预付款、最高约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相关分级特许使用权费。同月,诺纳生物与Dragonfly Therapeutics签订合作协议,向Dragonfly Therapeutics提供HCAb技术使用权,并根据Dragonfly Therapeutics的需求针对指定靶点生成抗体产品。在砍管线、停管线、卖厂在经历了一系列断臂求生举动后,和铂医药的年收入有了巨大提升,2022年迎来了增长超8倍的营收。这种向好的趋势延续到了2023年。今年上半年,和铂医药达成两项重要合作,之一便是与Cullinan Oncology就B7H4 x/4-1BB双抗HBM7008达成了2500万美元预付款+最高达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的合作。此外,公司的核心管线也取得积极进展。巴托利单抗Ⅲ期临床取得积极研究结果,成为中国首个成功的重症肌无力(gMG)治疗关键性临床Ⅲ期研究。今年6月,巴托利单抗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在现金流告急的强压之下,和铂医药通过一系列自救行动让公司成功避免了惨淡的结局,按照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公司下半年的营收获将超过上半年,和铂医药有望在今年实现全年盈利或至少接近盈亏平衡。
关键词:生物技术,医学技术
相关文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研究进展
药物技术,医学技术
2025-10-27
AOC先驱被120亿美元收购
生物技术,医学技术
2025-10-27
前辉瑞CSO整了个新分子胶水公司
生物技术,医学技术
2025-10-27
佰傲谷BioValley
垂直于生物制品领域的第三方平台,欢迎来交流!
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