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龙中医大新作! 网药+干湿结合探讨知母-黄柏药对促进线粒体自噬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HT22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2024-02-29 729

题目:知母-黄柏提取物通过促进线粒体自噬对D-半乳糖诱导的HT22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研究
杂志: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影响因子:IF=5.4
发表时间:2024年1月         

研究背景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增长有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点是认知功能恶化和生活能力下降。线粒体功能障碍已被确定为 AD 发病机制的早期事件。在AD的发展过程中,神经元会经历能量代谢减少的状态,这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呼吸链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功能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线粒体自噬损伤是导致AD发生和恶化的核心因素,在保护神经元免受功能障碍和损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知母黄柏(ZB)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类黄酮和多糖化合物。目前,尚不清楚知母和黄柏的组合是否可以通过增强线粒体自噬途径来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以保护神经元。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知母黄柏提取物(ZBE)的神经保护作用。   

知母-黄柏(ZB)是一种常用的经典中草药对,最早出自《兰室秘藏》。知母是百合科的干燥根茎。黄柏是芸香科黄皮树的干燥树皮。知母、黄柏性味皆苦寒,皆归肾经。知母可以下润肾燥滋阴,上清肺津去火。黄檗常用于清肾火、强肾阴。因此,这两种草药对肾脏的营养和降火都很重要。当黄檗应用于之木时,之木除火除湿的力量增加。将知母敷于黄檗上,可增强黄檗的补肾清热功效。两药合用,相互促进,具有去火除湿、滋阴的作用,改善肾水不足、肾阴不足、阴虚燥热等症状,是治本之道。

研究思路

图1.本实验研究的流程图。通过UPLC-Q-TOF-MS对ZBE的体外成分进行分析,并将体外成分作为潜在的活性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基于数据库搜索,利用GEO数据补充AD疾病靶点,最终得出ZBE的抗AD作用机制,使用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以从线粒体自噬的角度证明ZBE的神经保护作用。

主要结果

1. UPLC-Q-TOF-MS分析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根据参考标准品、保留时间(RT)、分子碎裂峰和数据库对ZBE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9种化合物(表1)。   

表1 通过UPLC-Q-TOF-MS测定ZBE中化合物的信息表(部分)

2. 网络药理学研究ZBE抗AD的作用机制

图1 网络药理学研究ZBE抗AD的作用机制

3. 探究ZBE的神经保护作用

根据网络药理学预测的结果。在GO和KEGG分析中,富集的术语与自噬途径高度相关,包括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AMPK、PI3K-AKT和mTOR,自噬和线粒体自噬通路也被富集为ZBE抗AD的主要通路。

图2 ZBE 对 D-gal 损伤后 HT22 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

4. ZBE通过线粒体自噬改善神经元能量供应

图3 ZBE对D-gal损伤后HT22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文章小结

总之,ZBE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线粒体自噬途径的激活、受损线粒体的清除、线粒体功能的调节和线粒体能量供应的恢复有关,从而减少D-gal引起的HT22细胞损伤。ZBE可以通过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来激活线粒体自噬,为阐明ZBE治疗AD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和理论依据。然而,该实验仍有局限性,我们只进行了ZBE的体外组成,而没有对D-gal小鼠给药后的体内组成,甚至没有对脑组织/脑脊液中的组成进行研究,这将在未来进行研究。


龙年我们将会呈现哪些内容

  1. 高分中医药科研论文分享。可以用于平时学习与积累,也可用于组会分享等;

  2. 各位公众号粉丝朋友在群里或后台的问题解答,形成推文分享;

  3.中医药科研SCI期刊选刊及指导;

  4. 入门到精通的知识平台培训直播课;

  5. 基础科研实验服务: 科研服务(点击查看)动物模型-行为学中药含药血清及成分鉴定代谢组学网药生信药理毒理病理与影像学。1278317307。

  6. 硕博士毕业论文协助及职业生涯规划分享;

  7. 其他公众号粉丝需求。


关键词:药物技术,医药技术
相关文章
  •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省医科院团队基于中医“健脾益气化瘀”理论,揭示健脾益气化瘀法在肿瘤放疗增效减毒作用机制
    药物技术,医药技术
    2025-07-03
  • 中药1区-国刊: 上中医揭示白术内酯II通过FXR受体内质网应激相互作用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
    药物技术,医药技术
    2025-07-03
  • Nature子刊: 赋予灵芝延年益寿科学内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发现灵芝酸A可预防细胞衰老和延长健康寿命
    药物技术,医药技术
    2025-07-03
如沐风科研

发布科研实验、前沿咨讯、药物研发等相关信息,一起探讨吧!

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