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复合氧化锆技术发展分析报告
2024-12-10 524

1. 技术概述

1.1 技术关键词

复合氧化锆

1.2 技术概念

复合氧化锆(ZirconiaComposite)是一种由氧化锆(ZrO2)为主体,可能与其他材料如稳定剂、增韧剂等复合而成的材料。氧化锆本身具有高熔点、高强度和优良的耐腐蚀性等特点,但其脆性较大,这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因此,通过与其它材料复合,可以改善氧化锆的性能,如增强韧性,以适应更多应用场景。

在工业应用中,最常见的是将钇稳定的氧化锆(YSZ,Yttria-stabilizedzirconia)作为复合氧化锆的一种形式,其中添加了一定量的氧化钇(Y2O3)来稳定立方相或四方相的氧化锆,从而提高其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这种稳定的氧化锆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陶瓷刀具、人工牙、燃料电池电解质层以及高温结构材料等领域。通过进一步与其他材料复合,可以开发出具有特定功能或优化性能的新型复合氧化锆材料。

1.3 技术背景

复合氧化锆,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近几十年内逐渐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对高性能陶瓷材料需求的增加,复合氧化锆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受到关注。其核心原理在于通过调整氧化锆与其他氧化物(如氧化钇、氧化镁)的复合比例,可以显著改变材料的性能,如提高材料的韧性、强度以及热稳定性。

在应用领域方面,复合氧化锆广泛应用于高温结构材料、电子陶瓷、生物医用材料及磨料等领域。例如,在高温结构材料中,由于其优异的耐热冲击性,复合氧化锆被用于制造燃气轮机叶片;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它凭借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被用作牙科和骨科植入物。

尽管复合氧化锆具有诸多优势,但其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且制备工艺复杂,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此外,材料的长期稳定性问题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关键点之一。

从社会经济影响来看,随着复合氧化锆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应用范围的扩大,该材料有望在多个行业中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然而,高昂的研发投入和生产成本也给企业带来了挑战。未来,随着纳米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发展,预计复合氧化锆的成本将有所下降,性能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开拓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市场竞争方面,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多家公司在从事复合氧化锆的研发与生产,竞争激烈。未来,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2. 趋势分析

2.1 研究方向分析

2.1.1 学术论文发表趋势

图片234.png 

2.1.2 相关论文列举

篇名

作者

刊名

发表时间

稀土复合钇锆陶瓷中氧化铝含量的测定

张晓, 宋玉芳, 胡梦桥, 田佳, 吴月茜, 徐悦, 于磊

化学世界

2024

锆合金表面高温抗氧化涂层的研究进展

朱林丹, 肖华强, 任丽蓉, 肖易, 莫太骞, 林波, 田雨鑫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24

-锆化合物活化PMS降解罗丹明B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张博, 梁佩茵, 何金鑫, 张扬, 陈冬冬, 李湘

广东化工

2024

内压法锆合金薄壁管弹性模量试验研究

赵兴华, 徐尹杰, 唐韵, 包陈, 李冬梅, 朱可加

中国测试

2024

冷却速率对锆合金氢化物析出的影响

公维佳, 梁森茂, 张敬翊, 李时磊, 孙勇, 李中奎, 李金山

金属学报

2024

锆英石掺量对加砂油井水泥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

赵峰, 曾雪玲, 龙丹, 古安林, 张凌志, 王佳, 魏雪琦

水泥

2024

不同激光能量氮化对锆合金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

NING Chuangming,   TANG Guocan,   YU Shijia,   ZHOU Junbo,   REN Quanyao,   ZENG Bing,   CAI Zhenbing

摩擦学学报

2024

不同激光能量氮化对锆合金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英文)

宁闯明, 唐国灿, 余施佳, 周俊波, 任全耀, 曾兵, 蔡振兵

摩擦学学报

2024

铀、锆以及铀锆合金精确原子间势的深度学习

尹晚秋, 薄涛, 赵玉宝, 张蕾, 柴之芳, 石伟群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硅锆合金中的锆

徐溱兰

工程机械

2024

2.1.3 研究方向概述与特征

图片233.png 

以上图形显示了复合氧化锆技术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相关关键词的分布情况,揭示了该领域在材料科学和技术应用中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从内层关键词到外层关键词,可以观察到以下特征:

1.材料类型多样化:从基础的混合氧化物、多元氧化物到具体的合成锆石、工程陶瓷、高级瓷土、特种陶瓷等,表明该领域不仅关注材料本身的特性,还深入到了具体材料的应用场景。

2.应用领域广泛:材料的应用范围覆盖了从日常用品如玻璃原料、涂料成分到高科技领域如电子元件、航天航空、医疗器材等,显示出复合氧化锆技术在多个行业中的重要性。

3.技术层次分明:从宏观的材料性质如绝缘体材、研磨剂基到微观层面的纳米级粉,再到更深层次的功能应用如传感器件、智能穿戴等,体现了技术发展的多层次性和深度。

4.功能与性能提升:高性能材作为外层关键词之一,反映出对材料性能提升的需求,包括但不限于运动装备、防护用品、隔音隔热等功能性需求。

综上所述,复合氧化锆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呈现出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不仅注重材料本身的研发与创新,同时也强调材料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实际效果与价值,体现了现代科技发展对于多功能、高性能材料的迫切需求。

2.1.4 研究方向重心变化比对

图片232.png 

2.1.5 高成长研究方向简析

通过以上堆叠折线图可以看出,在过去十年中,尽管复合氧化锆领域的研究在整体上并未显示出显著的逐年增长趋势,但我们可以观察到某些特定的研究方向在特定年份出现了明显的关注点增加。这些研究方向包括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显微结构以及氧化锆陶瓷。

特别地,可以注意到这三个研究方向在2017年均出现了一次性的显著增长,这表明在那一年,研究人员对复合氧化锆材料的制备方法、微观结构特性及其陶瓷应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种集中性增长可能反映了当时科学界对于提升复合氧化锆性能的新技术、新材料或新应用的关注。

具体分析2017年的这一热点现象,我们可以推测,2017年可能是由于某项关键技术突破或重要研究成果发布,从而引发了该年度针对复合氧化锆相关领域的研究热情。例如,放电等离子体烧结作为一种先进的材料合成技术,可能因其能够有效控制复合氧化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而受到重视;显微结构的研究则有助于深入理解复合氧化锆材料内部组织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氧化锆陶瓷作为复合氧化锆的重要应用之一,其研究热度的上升也反映出工业界对其在高性能陶瓷制品中的潜在应用价值的认可。

综上所述,尽管复合氧化锆领域整体研究活动并未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在2017年,围绕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显微结构分析及氧化锆陶瓷应用这三个研究方向却出现了明显的学术兴趣激增,这提示我们未来的研究工作可以重点关注这些领域,探索如何进一步优化复合氧化锆材料的制备工艺、提高其物理化学性能并拓展其实际应用范围。

2.2 技术应用分析

2.2.1 专利法律状态分布

图片231.png 

2.2.2 专利发展轨迹

图片230.png 

2.2.3 发展轨迹分析

基于当前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复合氧化锆技术领域内的专利申请趋势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从2015年到2021年,这一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21年达到了122项申请的峰值,这表明在这些年份里,复合氧化锆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活动显著增加。然而,从2022年开始,专利申请数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到2024年更是降至49项,这可能反映了该领域研发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或是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

同时,从授权专利的数量来看,虽然2021年的申请量达到最高,但授权率却并不是最高的。实际上,授权率最高的年份出现在2020年(72%),以及2017年和2019年(均为65%)。这表明,在某些年份,尽管申请数量不是最多的,但这些申请的质量较高,更容易获得授权。

综合来看,复合氧化锆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趋势显示出了研发活动的活跃度与技术成熟度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该领域内技术创新的动态变化。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结合更广泛的数据和背景信息来进一步分析。

2.3 技术成熟度分析

图片229.png 

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可以预测当前技术发展趋势相对平稳,但存在一定的波动。从2014年至2023年间,关于复合氧化锆的学术研究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019年后,论文发布数量显著减少。尽管如此,该技术的技术成熟度一直保持在95%,表明其核心技术已经相当完善和稳定。

具体来看,2014年到2016年间,每年发布的论文数量有所下降,从14篇降至7篇,这可能反映了该领域内研究热点的变化或研究人员的关注点转移。2017年之后,虽然整体趋势继续下滑,但在某些年份如2020年和2022年出现了小幅回升,显示出对该技术持续探索的兴趣。然而,自2021年起,论文发布数量进一步减少,直至2024年和2025年达到零值,这可能意味着该领域的基础研究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或是研究重点发生了转移。

鉴于上述情况,预计未来几年内,复合氧化锆技术的研究活动可能会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除非出现新的应用场景或技术创新需求。不过,考虑到其高成熟度,该技术在工业应用中仍具有巨大潜力,特别是在那些对材料性能有严格要求的领域,如生物医学工程、高端制造等。因此,对于希望利用这一成熟技术的企业而言,应重点关注其实际应用开发,而非基础研究层面的创新。

3. 竞合分析

3.1 研发竞合分析

3.1.1 研发头部机构

图片228.png 

3.1.2 头部机构比对分析

机构名称

论文数量

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5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4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2

景德镇陶瓷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武汉科技大学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1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深入分析所掌握的数据后可发现,在复合氧化锆这一技术领域的研究中,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展现出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活跃度和增长趋势。尽管整体上该领域在近十年间的研究产出波动较大,但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活动显示出一定的连续性和增长态势,尤其是在2014年、2015年、2018年和2020年有较为突出的表现。这表明该机构在复合氧化锆这一研究方向上持续投入资源,保持了一定的研究热度。

然而,从整个领域来看,多数机构的研究产出呈现不稳定状态,甚至在某些年份出现断层现象,如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在过去几年间几乎没有相关研究产出。这反映出复合氧化锆作为研究方向,在国内科研界可能尚未形成广泛的关注度或其研究价值未被充分挖掘,导致部分机构对该领域的兴趣和投入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2022年的研究产出也有所体现,尽管数量不多,但这表明该领域仍有可能吸引新的研究参与者,未来可能有更多机构加入到复合氧化锆的研究行列中来。此外,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虽然在2018年和2019年有过短暂的研究活跃期,但随后研究活动又趋于平静,这可能意味着这些机构对复合氧化锆的研究兴趣并未持续高涨,或者他们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其他方向。

综上所述,复合氧化锆作为一个相对新兴且研究覆盖面较窄的技术领域,在国内科研界的关注度存在较大差异。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该领域内的表现尤为突出,成为推动该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随着新材料技术的发展,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关注并投入到这一领域中,从而促进复合氧化锆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与应用拓展。

3.2 应用竞合分析

3.2.1 应用头部企业

图片227.png 

3.2.2 头部企业比对分析

单位名称

申请数量

华微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4

广东东方锆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

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3

海南文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3

海南海拓矿业有限公司

3

淄博裕民基诺新材料有限公司

3

蚌埠中恒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3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上海纳克润滑技术有限公司

2

北京金隅通达耐火技术有限公司

2

从已有的数据分析来看,在复合氧化锆这一技术领域内,各机构的研发投入和成果产出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和集中性。尽管整体上申请量并不大,但部分企业显示出较强的创新动力和持续的研发投入。

首先,华微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在2018年的专利申请量突然增加至3件,显示出其在该年度对复合氧化锆技术领域的重视与投入,随后几年虽未继续增长,但其初期的爆发式增长仍然显著。广东东方锆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在2017年和2019年分别提交了1件和3件专利,显示出其对该技术领域长期的关注与研究。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在2017年至2019年间也有一定数量的专利申请,但整体趋势不如华微科技明显。而淄博裕民基诺新材料有限公司在2015年申请了3件专利,这表明其在特定年份对复合氧化锆材料的研发投入较大,但之后未见持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文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海南海拓矿业有限公司以及蚌埠中恒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在2020年至2022年间出现了连续两年的专利申请增长,尤其是海南文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海南海拓矿业有限公司在2022年的专利申请数量达到了2件,显示出这些公司在近年对复合氧化锆材料应用领域的重视与投入增加。此外,北京金隅通达耐火技术有限公司在2021年申请了2件专利,表现出在特定时间点上的创新活动增强。

总体而言,从已有的数据分析来看,复合氧化锆技术领域的研发竞争并不激烈,但存在一些企业在特定时间段内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的趋势。这表明该领域内的技术创新主要由少数几家单位驱动,未来可能需要更多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入,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同时,这也提示我们,对于新兴或小众的技术领域,短期内的高增长率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市场机遇。

3.3 区域竞合分析

3.3.1 应用专利区域分布

图片226.png 

3.3.2 应用变化比对分析

地域

申请数量

山东

26

江苏

21

广东

17

北京

10

陕西

10

安徽

8

福建

8

河南

7

湖北

7

黑龙江

7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复合氧化锆这一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趋势和地理分布特点。从整体来看,山东省在这一技术领域内展现出了显著的研发活跃度,尤其是在2020年之后,其专利申请量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这表明山东省可能已经成为国内复合氧化锆技术研发的重要中心之一。

具体而言,山东省自2014年至2023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2020年达到了一个高峰,共提交了6项专利申请。随后几年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相比之下,其他省份如江苏、广东等虽然也有一定的专利申请量,但总体上不如山东省稳定和集中。

江苏省的情况也值得注意,其专利申请量在2018年后有了较为显著的增长,尤其是在2018年和2019年达到了5项和4项的峰值。这显示出江苏省在复合氧化锆领域的研发活动也在不断增强。

广东省和北京市的专利申请数量相对较少,但近年来也呈现出了逐渐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北京市,在2021年达到了6项专利申请的历史新高,显示出其在这一领域的研发潜力。

安徽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北省以及黑龙江省的专利申请数量则相对较少且不稳定,显示出这些地区在复合氧化锆领域的研发活动相对较弱或处于起步阶段。

综上所述,山东省作为复合氧化锆技术研发的主要集聚区,不仅拥有较高的专利申请量,而且表现出较强的持续增长态势。而江苏省、广东省等地虽不及山东省活跃,但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于希望进入或扩大在该技术领域布局的企业或研究机构来说,山东省无疑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区域。同时,随着其他地区如江苏、广东等的发展,未来该领域的竞争格局可能会更加多元化。

4. 机会分析

序号

机会名称

机会描述

生成依据

分析类型

1

复合氧化锆-硼酸盐催化材料

设计一种新型的复合氧化锆-硼酸盐催化剂,用于高级氧化过程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这种新材料结合了复合氧化锆的稳定性和硼酸盐的活性位点优势,预期能在更广泛的pH范围内表现出高效的催化性能。

1.《钴-锆化合物活化PMS降解罗丹明B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展示了特定比例下的Co-ZrO2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对染料废水处理的良好效果。
2.通过调整硼酸盐的比例和结构,有望进一步拓宽此类催化剂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难降解有机物去除方面展现出更强的能力。

融合分析

2

锆英石-磷酸铝耐火材料

探索将一定量的锆英石引入到传统磷酸铝基耐火材料中,以期提高其高温机械强度及抗侵蚀能力。此混合系统预计能够在极端环境下维持更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

1.《锆英石掺量对加砂油井水泥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证明了适量添加锆英石能够显著改善普通建筑材料面对苛刻条件时的表现。
2.考虑到磷酸铝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耐火原料,《添加锆英石-3mol%氧化钇对MgO-尖晶石复合耐火材料热震性能的改进》同样提示我们可以通过适当调配来获取兼具多种优点的新一代防火隔热产品。

融合分析

3

锆英石-氧化铝复合陶瓷

探索锆英石与氧化铝的不同比例混合对复合陶瓷性能的影响,特别是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的改变。

论文《锆英石掺入量对75氧化铝陶瓷性能的影响》展示了适量的ZrSiO4能够有效提高75氧化铝陶瓷的各项性能指标,但关于更广泛的配比范围及其长期稳定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技术发展

4

锆英石基高温耐磨材料

开发适用于极端环境下使用的新型锆英石基复合材料,特别关注其在高温下的磨损抵抗能力及长时间服役后的结构完整性维持策略。

根据《添加锆英石-3mol%氧化钇对MgO-尖晶石复合耐火材料热震性能的改进》,已经证明了特定条件下锆英石与其他成分相结合可以大幅提升材料的整体耐用性,这表明此类技术已有一定基础可供借鉴和发展。

技术发展

5

锆英石-氧化铝复合陶瓷材料

探索不同比例的锆英石与氧化铝混合制备高性能复合陶瓷材料,特别是关注其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抗腐蚀性的提升。

《锆英石掺入量对75氧化铝陶瓷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适量的ZrSiO4能够有效提高75氧化铝陶瓷的各项关键性能指标,如体积密度、抗弯强度等。

技术比对

6

锆英石基耐火材料

开发适用于极端环境下使用的新型锆英石基耐火材料,尤其是针对高温下的抗侵蚀能力和长期稳定性进行改良。

《致密锆英石砖抗侵蚀性能研究》展示了即使是在严苛条件下(比如无碱玻璃熔液),特定类型的锆英石砖也能表现出优秀的抵抗能力,《添加锆英石-3mol%氧化钇对MgO-尖晶石复合耐火材料热震性能的改进》进一步证明了通过适当调整配方可以大幅改善此类材料的整体表现。

技术比对

5. 应用发展

5.1 技术应用前景

基于所掌握的数据,通过对当前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竞合等多个方面的深入对比分析,复合氧化锆这一技术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局限性。

当前技术现状

复合氧化锆作为高性能陶瓷材料的一种,其独特性能使其在高温结构材料、电子陶瓷、生物医用材料及磨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该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且制备工艺复杂,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尽管如此,复合氧化锆的技术成熟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特别是在微观结构控制、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为未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趋势

从专利申请趋势来看,2015年至2021年复合氧化锆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活动显著增加,尤其在2021年达到了122项申请的峰值。然而,2022年后申请量有所下降,这可能反映了研发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或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从授权专利数量来看,2020年和2017年、2019年的授权率较高,表明这些申请的质量较高。未来,随着纳米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发展,预计复合氧化锆的成本将有所下降,性能也将进一步提升,从而开拓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竞争分析

在头部机构方面,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展现了显著的研究活跃度和增长趋势,成为推动该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而在企业方面,华微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广东东方锆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展示了较强的创新动力和持续的研发投入。此外,山东省已成为国内复合氧化锆技术研发的重要中心之一,这为该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应用前景

尽管复合氧化锆的生产成本较高,但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使其在高端制造、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预计该材料将在更多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加入,复合氧化锆技术将更加成熟和完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

综上所述,复合氧化锆技术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但仍需克服成本和制备工艺等方面的挑战,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5.2 技术发展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针对适用对象的实际需求和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技术发展建议:

1.加强技术创新与合作

鉴于复合氧化锆技术的复杂性和高成本,适用对象应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攻克制备工艺和成本控制难题。特别是可以考虑与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领先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研究成果,加速技术创新进程。

2.扩大应用领域

尽管复合氧化锆在高温结构材料、电子陶瓷、生物医用材料及磨料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但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待开发。适用对象可以聚焦于高端制造、生物医学工程等高附加值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提升市场竞争力。

3.优化生产工艺

复合氧化锆的制备工艺是影响其成本和性能的关键因素。适用对象应积极探索新型合成技术,如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等先进工艺,以提高材料的微观结构控制精度,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同时,引入智能制造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适应能力。

4.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知识产权保护至关重要。适用对象应注重专利申请和维护,确保自身技术优势不受侵犯。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行业话语权,为未来市场扩张奠定基础。

5.建立区域研发中心

鉴于山东省已成为国内复合氧化锆技术研发的重要中心,适用对象可以考虑在山东建立区域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也可以考虑与江苏省、广东省等地的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复合氧化锆技术的发展。

6.持续关注政策导向

政府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适用对象应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动向,积极争取政府资助和优惠政策,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上述措施,适用对象可以更好地把握复合氧化锆技术的发展机遇,推动技术进步和市场拓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声明

1.本报告所涉及学术信息、组织信息、专利信息等,均来自公开网络或第三方授权。本着严谨科学的原则,科易网尽可能收集与分析有关的必要信息,但不保证信息充分及准确:使用人应知悉,公开信息错误及未知信息可能影响结论的准确性。如相关权利人发现信息错误,可与本报告发布人或制作人联系。

2.本报告中的分析、判断和结果受时间、范围等限制条件及相关假设条件的限制,报告使用人应当充分考虑假设、限制条件、特别事项说明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3.本报告不提供法律性、专业性的意见或建议,也不是基于法律性或专业性观点而作出的,如须获得专业建议请咨询相关专家。

4.科易网拥有并保留本报告著作权等相关权利。转载、引用等应取得科易网同意。

内容均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氧化锆,报告,关键词,材料
相关文章
  • 一种由菌糠获取可转化底物的方法成果分析报告
    底物,成果,报告,目的
    2025-07-21
  • 一种用于蛋白质功能预测的层级多标签分类方法成果分析报告
    蛋白质,层级,成果,报告
    2025-07-21
  • 一种食蟹猴肝癌模型及其建立方法成果分析报告
    食蟹,肝癌,成果,报告
    2025-07-21
新材料与极限技术

关于新材料与极限技术”领域的情报快讯、技术分析、产业分析等资料参考

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