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告目的
本报告旨在对技术成果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根据国家标准《科技成果评估规范》(GB/T 44731-2024)作为参考标准,以客观论文、专利数据及科技成果的关键特征信息作为基础,构建一个全面客观的数据评估模型。评估模型通过系统分析其科学价值、技术价值、市场价值、社会价值及转化推广潜力等多维度的内容,帮助相关方深入理解该技术成果的当前水平和潜在影响。
1、客观评价科技成果
对科技成果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的评价。确保评价过程公正透明,并且评价结果能够准确反映科技成果的实际价值。
2、提供决策支持
为科研机构、企业及投资者等提供有关科技成果质量与潜力的关键信息,辅助其在资源分配、项目选择以及投资决策等方面做出明智的选择。
3、指导改进与发展
通过详细的分析指出科技成果的优势所在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帮助研发团队明确改进方向,优化技术方案,提高科技成果的技术成熟度和市场竞争力。
4、促进成果转化
评估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潜力,识别那些具有高市场潜力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成果,推动它们更快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商业化应用,从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
综上所述,本分析报告通过对科技成果进行深入剖析,不仅为了当前的评价需求服务,也为长远的发展目标提供有价值的洞见。
二、技术成果概述
1.技术成果名称
薄膜电容器用高储能密度聚醚醚酮的开发与设计
2.技术成果概述
该技术成果聚焦于薄膜电容器用高储能密度聚醚醚酮的开发与设计,通过深入研究本征高介电薄膜电容器介质材料,成功开发了多种基于聚芳醚高分子的高介电材料。其中,双酚酸型高介电聚醚醚酮和酚酞啉型聚醚醚酮作为两种具有显著应用价值的新型介电高分子材料,其介电常数达到4.5~5,显著高于传统聚醚醚酮材料(PEEK,~3.1),同时保持了与传统PEEK相当的介电损耗(0.004~0.008)。此外,这些新型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在116-245 ℃之间,进一步提升了其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
在力学性能方面,该技术成果所开发的聚醚醚酮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拉伸强度可达60~120 MPa,拉伸模量高于2.1 GPa。这些良好的物理性能使得新型高介电聚醚醚酮在高温环境下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其使用温度可达到150 ℃,在此温度下的使用电压可达350 MV/m。更为重要的是,在保持90%释放效率的条件下,其能量密度达到了1.9 J cm-3,显著优于传统PEEK材料。这一技术成果不仅提升了薄膜电容器的储能密度,还为其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材料支持,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三、技术成果分析
1.科学价值分析
1.1评估结果
学术创新性:绝对前沿领域。
1.2评估结果分析
该技术在薄膜电容器用高储能密度聚醚醚酮的开发与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性和应用价值。首先,从材料设计的角度来看,本团队成功开发了双酚酸型高介电聚醚醚酮和酚酞啉型聚醚醚酮两种新型介电高分子材料,其介电常数(4.5~5)显著高于传统聚醚醚酮材料(PEEK,~3.1),同时保持了较低的介电损耗(0.004~0.008)。这一突破不仅提升了材料的介电性能,还为其在高储能密度电容器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该技术在材料的热稳定性方面也表现出色。新型高介电聚醚醚酮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16-245 ℃)远高于传统PEEK,使其能够在更高温度环境下稳定工作。此外,材料在150 ℃下的使用电压可达350 MV/m,且在保持90%释放效率时,能量密度达到1.9 J cm-3,显著优于传统PEEK。这一性能的提升为薄膜电容器在高温、高电压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力学性能方面,新型高介电聚醚醚酮同样表现出色,其拉伸强度可达60~120 MPa,拉伸模量高于2.1 GPa。这些优异的力学性能不仅增强了材料的耐用性,还为其在复杂应力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保障。
总体而言,该技术在介电性能、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方面的创新性设计,使其在薄膜电容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高储能密度、高使用温度和高电压耐受性等特点,为下一代高性能电容器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材料选择,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
近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附1:《科学价值评估标准说明》
科学价值主要通过学术创新性信息进行评估,提炼成果技术关键词,评估该技术的相关论文数,以此判断研究领域前沿性和学术创新性。
评估结果层级如下:
层级 | 说明 |
绝对前沿领域 | 通过文献检索,确认全球范围内无相似研究。 |
高度前沿领域 | 通过文献检索,确认全球范围内有极少相似研究。 |
较为前沿领域 | 通过文献检索,确认全球范围内有部分相似研究。 |
一般前沿领域 | 通过文献检索,确认全球范围内有一定数量的相似研究。 |
非前沿领域 | 通过文献检索,确认全球范围内相似研究普遍。 |
2.技术价值分析
2.1技术创新度分析
2.1.1评估结果
技术创新度:完全新颖。
2.1.2评估结果分析
该技术在薄膜电容器用高储能密度聚醚醚酮的开发与设计方面展现了显著的创新性。首先,从材料设计的角度来看,本团队成功开发了基于聚芳醚高分子的10种高介电材料,其中双酚酸型高介电聚醚醚酮和酚酞啉型聚醚醚酮尤为突出。这些新型材料的介电常数(4.5~5)显著高于传统聚醚醚酮(PEEK,~3.1),同时保持了较低的介电损耗(0.004~0.008),并且在玻璃化转变温度(116-245 ℃)上也优于传统PEEK。这种在介电性能和热稳定性上的双重提升,使得这些新材料在高温、高电压环境下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潜力。
其次,该技术在力学性能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新型高介电聚醚醚酮的拉伸强度达到60~120 MPa,拉伸模量高于2.1 GPa,这些优异的力学性能不仅确保了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还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范围。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新型PEEK的使用温度可达150 ℃,使用电压可达350 MV/m,且在保持90%释放效率的情况下,能量密度达到了1.9 J cm-3,这一性能指标显著优于传统PEEK。
从技术创新度的角度来看,该技术不仅在材料性能上实现了全面超越,还在应用场景上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传统PEEK材料在高温、高电压环境下的应用受到限制,而新型高介电聚醚醚酮的出现,为薄膜电容器在更苛刻条件下的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这种完全新颖的技术路径,不仅提升了材料的性能,还为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综上所述,该技术在材料设计、性能提升和应用拓展方面均展现了高度的创新性,具有重要的技术价值和市场潜力。
附2:《技术价值-技术创新度评估标准说明》
技术价值-技术创新度主要通过评估成果关键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判断该技术是否属于新的理论、方法或技术,是否有独特的视角或方法论。
评估结果层级如下:
层级 | 说明 |
完全新颖 | 相关专利数量为0。 |
高度原创 | 相关专利数量极少。 |
中度创新 | 相关专利数量较少。 |
有限创新 | 相关专利数量较多。 |
创新不足 | 相关专利数量极多。 |
2.2技术先进度分析
2.2.1评估结果
技术先进度:处于前沿。
2.2.2评估结果分析
该技术在薄膜电容器用高储能密度聚醚醚酮的开发与设计领域处于前沿水平,具有显著的技术先进性和应用潜力。首先,从材料性能来看,团队成功开发了双酚酸型高介电聚醚醚酮和酚酞啉型聚醚醚酮两种新型介电高分子材料,其介电常数(4.5~5)显著高于传统聚醚醚酮材料(PEEK,~3.1),同时保持了较低的介电损耗(0.004~0.008),这一特性使得材料在高频和高电压环境下表现出优异的电性能。此外,新型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16-245 ℃)高于传统PEEK,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温度范围,使其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
在力学性能方面,新型高介电聚醚醚酮表现出优异的拉伸强度(60~120 MPa)和拉伸模量(高于2.1 GPa),这为其在薄膜电容器中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物理基础。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新型材料的使用温度可达150 ℃,使用电压可达350 MV/m,且在保持90%释放效率的情况下,能量密度达到了1.9 J cm-3,这一性能指标显著优于传统PEEK,显示出其在储能领域的巨大潜力。
从技术先进度来看,该成果不仅突破了传统PEEK材料在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上的局限,还通过材料设计和优化,实现了在高温、高电压环境下的稳定应用。这一技术突破为薄膜电容器的高能量密度和高可靠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总体而言,该技术成果在材料科学和储能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为相关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附3:《技术价值-技术先进度评估标准说明》
技术价值-技术先进度主要通过评估成果相关领域的专利中,使用相同关键技术的数量,数量越少,先进性越强。
评估结果层级如下:
层级 | 说明 |
处于前沿 | 相关专利数量为0。 |
较为先进 | 相关专利数量极少。 |
中间水平 | 相关专利数量较少。 |
不太先进 | 相关专利数量较多。 |
较为普遍 | 相关专利数量极多。 |
2.3技术成熟度分析
2.3.1评估结果
技术成熟度:工业化生产阶段。
2.3.2评估结果分析
该技术目前已经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表明其在技术成熟度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首先,从材料性能来看,团队成功开发了双酚酸型高介电聚醚醚酮和酚酞啉型聚醚醚酮,这两种材料的介电常数显著高于传统聚醚醚酮(PEEK),分别达到4.5~5,而传统PEEK的介电常数仅为3.1。同时,新型材料的介电损耗与传统PEEK相当,保持在0.004~0.008的低水平,表明其在储能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小,具有较高的能效。此外,新型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显著高于传统PEEK,范围在116-245 ℃,这意味着其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物理和电学性能,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力学性能方面,新型高介电聚醚醚酮表现出优异的拉伸强度和模量,拉伸强度可达60~120 MPa,拉伸模量高于2.1 GPa,这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机械稳定性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新型材料的使用温度可达150 ℃,使用电压可达350 MV/m,且在保持90%释放效率的情况下,能量密度达到1.9 J cm-3,显著优于传统PEEK。这些性能指标表明,该技术在高储能密度薄膜电容器领域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满足高功率、高温度应用场景的需求。
从技术成熟度来看,该技术已经完成了从实验室研发到工业化生产的过渡,表明其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以及规模化生产能力均已得到验证。这不仅意味着该技术具备了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也为其在市场上的推广和商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总体而言,该技术在材料性能、应用范围以及工业化生产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的成熟度,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潜力。
技术成熟度发展阶段
附4:《技术价值-技术成熟度评估标准说明》
技术价值-技术成熟度主要通过该成果所处阶段评估技术成熟度,成熟度越高,得分越高。
评估结果层级如下:
层级 | 说明 |
市场推广阶段 | 已进行市场推广并获得了一定的收入回报。 |
工业化生产阶段 | 实现大批量商业化生产且产品质量合格。 |
试验生产阶段 | 环境试验合格,通过小试、中试,可进行规模化生产。 |
实验室应用研究阶段 | 实验室测试通过,有测试合格的功能样机,工艺验证可行。 |
理论研究阶段 | 提出技术方案或研究方案,核心技术概念模型仿真验证成功。 |
3.市场价值分析
3.1评估结果
市场潜力:巨大市场潜力。
3.2评估结果分析
该技术在薄膜电容器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市场潜力,主要得益于其在高储能密度材料方面的突破性进展。首先,新型高介电聚醚醚酮的介电常数显著高于传统PEEK材料,同时保持了较低的介电损耗,这使得其在高温、高电压环境下仍能保持优异的电性能。这种特性使其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等高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需要高能量密度和高可靠性的场景中。
其次,该材料在力学性能方面也表现出色,拉伸强度和模量均优于传统PEEK,这为其在复杂机械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新型聚醚醚酮的使用温度可达150℃,使用电压高达350 MV/m,能量密度达到1.9 J cm-3,显著优于传统材料。这些性能优势使其在高温电容器、储能设备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和高效储能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高储能密度材料的需求也在迅速扩大。该技术不仅能够满足当前市场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还能够推动相关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高储能密度材料是实现高效能量转换和存储的关键,因此该技术在这些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综上所述,该技术凭借其优异的电性能和力学性能,在多个高端应用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价值。随着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该技术有望成为高储能密度材料市场的重要推动力,为技术需求方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附5:《市场价值评估标准说明》
市场价值主要通过市场潜力进行评估,评估该成果关键技术的预期市场规模,市场规模越大,市场潜力越大。
评估结果层级如下:
层级 | 说明 |
巨大市场潜力 | 潜在市场规模巨大。 |
大市场潜力 | 市场潜力可观,但尚未完全开发。 |
中等市场潜力 | 市场正在成长,但规模有限。 |
小市场潜力 | 市场需求有限,增长空间不大。 |
无市场潜力 | 明显的商业价值,市场机会渺茫,投资回报率低。 |
4.社会和文化价值分析
4.1评估结果
(1)社会价值:不属于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领域的成果;属于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节约能源、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成果;不属于改善民生和提供公共健康方面的成果。
(2)文化价值:不属于完善科技诚信和科技伦理体系建设方面的成果。
4.2评估结果分析
该技术在薄膜电容器领域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尤其是在推动能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首先,通过开发高储能密度的聚醚醚酮材料,该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薄膜电容器的性能,使其在高温和高电压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储能效率。这不仅延长了电容器的使用寿命,还减少了因设备故障导致的资源浪费,从而间接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其次,该技术所开发的新型高介电聚醚醚酮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够在150℃的高温环境下稳定工作,且使用电压高达350 MV/m。这种高性能材料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电子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等对高性能电容器需求旺盛的领域,能够有效推动这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该技术属于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节约能源、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成果。通过提高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和效率,该技术有助于减少能源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损耗,从而降低碳排放,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同时,由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也减少了材料的更换频率,进一步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符合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要求。
综上所述,该技术不仅在提升薄膜电容器性能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还在推动能源高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其广泛应用将为相关行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该技术在文化价值方面,虽然不属于直接完善科技诚信和科技伦理体系建设的成果,但其在推动材料科学进步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体现了科技创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了科研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不仅提升了我国在高性能材料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推动了产业升级和转型。
其次,该技术的成功研发和应用,有助于提升公众对科技创新的认知和信任。通过展示科技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显著效果,可以增强社会对科技创新的信心,促进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形成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也为科技伦理和科技诚信的建设提供了实践基础。
此外,该技术在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高储能密度聚醚醚酮的开发,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符合当前全球绿色发展的趋势。这种技术成果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也为构建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提供了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该技术在文化价值方面,虽然不直接涉及科技诚信和科技伦理体系的建设,但其在推动科技创新、提升社会对科技的信任、促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些影响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持。
附6:《社会和文化价值评估标准说明》
社会和文化价值主要通过评估成果技术在社会和文化价值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加分,如
果有评估选项方面的表现则获得相应的分数,没有则不得分。
评估内容如下:
评估方向 | 评估内容 |
社会价值 | 该技术成果是否属于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领域的成果? |
该技术成果是否属于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节约能源、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成果? | |
该技术成果是否属于改善民生和提供公共健康方面的成果? | |
文化价值 | 该技术成果是否属于完善科技诚信和科技伦理体系建设方面的成果? |
5.转化推广潜力分析
5.1持续开发能力分析
5.1.1评估结果
持续开发能力:初步表现。
5.1.2评估结果分析
该技术在薄膜电容器用高储能密度聚醚醚酮的开发与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高介电材料的研发上展现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团队成功开发了双酚酸型高介电聚醚醚酮和酚酞啉型聚醚醚酮,这两种材料的介电常数显著高于传统PEEK,同时保持了较低的介电损耗和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显示出优异的物理性能和热稳定性。此外,新型材料的力学性能也达到了较高水平,拉伸强度和模量均优于传统PEEK,使其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潜力。
从持续开发能力来看,该团队在材料研发方面展现了初步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通过开发10种高介电材料,团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和技术经验,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发流程。然而,尽管当前成果在实验室条件下表现优异,但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仍需进一步验证和优化。特别是在大规模生产、成本控制以及材料长期稳定性等方面,团队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
此外,团队在技术转化和市场推广方面的能力尚需提升。虽然新型高介电聚醚醚酮在性能上具有明显优势,但其市场竞争力还需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和用户反馈来进一步验证。团队需要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推动技术的实际应用,并探索更多潜在的应用场景。
总体而言,该团队在技术研发方面展现了较强的潜力,但在持续开发能力上仍处于初步表现阶段。未来,团队需进一步强化技术转化能力,优化生产工艺,并积极拓展市场应用,以实现技术的全面推广和产业化发展。
附7:《转化推广潜力-持续开发能力评估标准说明》
转化推广潜力-持续开发能力主要通过团队成员以往的专利申请记录评估团队的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评估该团队持续开发能力。
评估结果层级如下:
层级 | 说明 |
卓越表现 | 表明该团队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和高效的成果转化率。 |
良好表现 | 表明团队具备较为出色的创新实力和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
中等表现 | 表明团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可能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增强市场影响力。 |
小市场潜力 | 表明团队的基础创新能力,有改进空间以提高技术产出。 |
初步表现 | 表明团队可能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需积累更多经验和技术储备。 |
5.2推广应用能力分析
5.2.1评估结果
推广应用能力:该成果关键技术领域所处产业的产业链完善。
5.2.2评估结果分析
该技术在薄膜电容器领域具有显著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高储能密度介质材料的开发方面,展现了突出的技术优势。团队通过多年的研究,成功开发了双酚酸型高介电聚醚醚酮和酚酞啉型聚醚醚酮两种新型材料,其介电常数显著高于传统PEEK材料,同时保持了较低的介电损耗和优异的力学性能。这些特性使得该材料在高温、高电压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适用于多种苛刻的工业应用场景。
从推广应用能力来看,该团队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备较强的实力。首先,团队在材料设计、合成及性能优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技术路线,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其次,团队所开发的高介电聚醚醚酮材料在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及储能密度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材料,这为其在薄膜电容器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此外,团队对产业链的深入理解和完善的产业资源整合能力,也为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市场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然而,技术的推广应用仍面临一定的挑战。首先,尽管该材料在性能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其生产成本可能高于传统材料,这需要在规模化生产中进一步优化工艺以降低成本。其次,市场对新材料的接受度需要时间,团队需加强与下游应用企业的合作,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其技术优势,提升市场认可度。此外,团队还需关注国际市场的竞争态势,积极布局知识产权保护,确保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
总体而言,该技术在薄膜电容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团队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但在成本控制、市场推广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以实现技术的全面推广和商业化成功。
附8:《转化推广潜力-推广应用能力评估标准说明》
转化推广潜力-推广应用能力主要评估该成果关键技术领域所处产业的产业链是否完善。
评估内容如下:
评估方向 | 评估内容 |
推广应用能力 | 该成果关键技术领域所处产业的产业链是否完善? |
5.3技术更迭速度分析
5.3.1评估结果
技术更迭速度:极低。
5.3.2评估结果分析
该技术在薄膜电容器用高储能密度聚醚醚酮的开发与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是在高介电材料的研发上展现了突出的创新性。通过引入双酚酸型和酚酞啉型聚醚醚酮,成功将介电常数提升至4.5~5,显著高于传统PEEK的3.1,同时保持了较低的介电损耗(0.004~0.008)和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16-245 ℃)。这些特性使得该材料在高温环境下(150 ℃)仍能保持优异的使用性能,其使用电压可达350 MV/m,能量密度达到1.9 J cm-3,远超传统PEEK的表现。此外,该材料在力学性能上也表现出色,拉伸强度为60~120 MPa,拉伸模量高于2.1 GPa,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场景。
从技术更迭速度的角度来看,该技术属于极低更迭速度的范畴。这主要源于其在高介电材料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以及对传统PEEK材料的显著性能提升。由于高介电材料的研发周期长、技术门槛高,且需要经过严格的性能验证和应用测试,因此该技术的更迭速度相对缓慢。然而,这种低更迭速度并不意味着技术停滞,而是反映了其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深度积累和持续创新。该技术的成功开发不仅填补了高介电聚醚醚酮材料的市场空白,还为薄膜电容器的高性能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未来,随着材料制备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场景的拓展,该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附9:《转化推广潜力-技术更迭速度评估标准说明》
转化推广潜力-技术更迭速度主要通过评估成果关键技术专利增速,判断该技术的更迭速度,更迭速度越快,取代性越高。
评估结果层级如下:
层级 | 说明 |
极低 | 有极低的可能性被取代。 |
较低 | 有较低的可能性被取代。 |
中等 | 有中等的可能性被取代。 |
较高 | 有较高的可能性被取代。 |
极高 | 有极高的可能性被取代。 |
5.4技术信息保护分析
5.4.1评估结果
技术信息保护:没有申请专利。
5.4.2评估结果分析
该技术在薄膜电容器领域具有显著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高储能密度介质材料的开发方面。通过引入双酚酸型和酚酞啉型聚醚醚酮,团队成功提升了材料的介电常数,同时保持了较低的介电损耗和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这些特性使得该材料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特别是在150℃下仍能保持较高的使用电压和能量密度,显著优于传统的聚醚醚酮材料。此外,该材料还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如高拉伸强度和模量,进一步增强了其在工业应用中的可靠性。
然而,尽管该技术成果在性能上取得了显著突破,但其专利申请情况尚未明确。在当前技术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技术信息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未申请专利可能导致技术成果的公开,进而面临被竞争对手模仿或盗用的风险。其次,缺乏专利保护可能影响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尤其是在与潜在合作伙伴或投资者进行谈判时,专利往往是技术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建议团队尽快启动专利申请程序,以确保技术成果的独占性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技术信息的保护不仅仅依赖于专利,还可以通过商业秘密、技术合同等方式进行多重保护。例如,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可以通过内部保密协议和访问控制措施,限制技术信息的传播范围。同时,在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技术交流时,应签订保密协议,明确技术信息的使用范围和保密义务。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技术泄露的风险,确保技术成果的长期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该技术成果在性能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在技术信息保护方面仍需加强。通过及时申请专利、采取多重保护措施,可以确保技术成果的独占性和市场竞争力,为其未来的商业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附10:《转化推广潜力-技术信息保护评估标准说明》
转化推广潜力-技术信息保护主要通过评估该成果专利申请信息(申请通过、申请中或没有申请),来判断技术信息保护情况。
评估内容如下:
评估方向 | 评估内容 |
技术信息保护 | 该成果专利申请情况?(申请通过、申请中或没有申请) |
5.5政策法规支持分析
5.5.1评估结果
(1)国家战略支持:该成果关键技术领域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2)国家政策支持:该成果关键技术领域所处产业有相关扶持政策。
5.5.2评估结果分析
该技术成果在当前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新材料领域,其开发的高储能密度聚醚醚酮材料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从政策法规支持的角度来看,国家近年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首先,国家在《“十四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推动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该技术成果所开发的高介电聚醚醚酮材料,正是符合这一政策导向的典型代表。其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以及优异的力学性能,使其在薄膜电容器等高端电子器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符合国家对新材料高性能化的要求。
其次,国家在税收优惠、科研经费支持等方面也为该技术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事新材料研发的企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此外,国家还设立了专项基金,支持新材料领域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该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提供了资金支持。
再者,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例如,部分省市设立了新材料产业园区,提供土地、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相关企业入驻,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化发展。该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可以借助这些地方政策,加速市场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该技术成果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充分利用国家及地方的政策红利,该技术有望在薄膜电容器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附11:《转化推广潜力-政策法规支持评估标准说明》
转化推广潜力-政策法规支持主要评估该成果关键技术领域国家战略和国家政策支持情况。
评估内容如下:
评估方向 | 评估内容 |
国家战略支持 | 该成果关键技术领域是否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
国家政策支持 | 该成果关键技术领域所处产业是否有相关扶持政策? |
四、分析总结
4.1评估结果
成果评估结果:良好。
说明:该科技成果具备较高的质量和影响力,在多个关键评估指标上表现良好。虽然可能在某些方面稍逊于最优秀的成果,但仍然展示了较强的创新性、技术优势以及市场竞争力,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贡献。
4.2总结
综合以上分析,当前技术成果在薄膜电容器用高储能密度聚醚醚酮的开发与设计方面展现了显著的优势,尤其是在介电性能、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上的突破,使其在高温、高电压环境下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从科学价值来看,该技术通过材料设计的创新,成功提升了介电常数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同时保持了较低的介电损耗,为高储能密度电容器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材料选择。技术价值方面,该成果在技术创新度、技术先进度和技术成熟度上均表现出色,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能量密度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材料,具备较高的技术竞争力和市场应用前景。
市场价值方面,该技术在高储能密度材料领域的突破,使其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等高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高温、高电压环境下的稳定性和高能量密度特性,能够满足市场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社会价值方面,该技术通过提升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和效率,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从技术需求方的角度来看,若其目标是提升产品性能、拓展应用场景或进入高端市场,该技术成果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建议技术需求方首先关注该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特别是在大规模生产和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化,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经济性和竞争力。其次,建议加强与研发团队的合作,推动技术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其技术优势,提升市场认可度。此外,技术需求方还应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确保技术成果的独占性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以上措施,技术需求方可以充分利用该技术成果的优势,实现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附12:《科技成果评估结果说明》
根据科技成果的评估得分,判断该成果所处的评估等级,具体等级说明如下:
结果层级 | 说明 |
优秀 | 该科技成果在科学价值、技术价值、市场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方面均表现出色。它代表了领域内的顶尖水平,具有高度的学术创新性和影响力,技术上非常先进且成熟,市场潜力巨大,能够带来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成果转化和推广能力强大,拥有强有力的政策法规支持。 |
良好 | 该科技成果具备较高的质量和影响力,在多个关键评估指标上表现良好。虽然可能在某些方面稍逊于最优秀的成果,但仍然展示了较强的创新性、技术优势以及市场竞争力,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贡献。 |
中等 | 该科技成果符合基本的标准要求,但在一些重要评估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的创新性和技术含量达到了行业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但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升其整体竞争力。 |
一般 | 该科技成果满足最低限度的要求,存在明显不足之处。可能在创新性、技术成熟度或市场潜力等方面有待加强,尽管如此,它仍有可能通过优化和改进来提高自身价值和应用范围。 |
平庸 | 该科技成果未能达到预期的质量和影响标准,可能在多方面存在问题,如缺乏创新性、技术不够成熟或者没有明显的市场需求等。需要进行重大调整或重新研发才能成为有价值的科技产品或服务。 |
附件:《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评价'>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评价'>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评价'>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评价标准》
科技成果评估标准
一、评估说明
为了系统性地评估科技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根据国家标准《科技成果评估规范》(GB/T 44731-2024)作为参考标准,以客观论文、专利数据及科技成果的关键特征信息作为基础,构建一个全面客观的数据评估模型。
该模型通过制定一系列详细的评估标准及为这些标准分配适当的权重或分数,获得科技成果的最终综合得分,并根据最终得分,对科技成果做出评价判断。
二、评估标准
(一)科学价值
1、学术创新性
科学价值主要通过学术创新性信息进行评估,提炼成果技术关键词,评估该技术的相关论文数,以此判断研究领域前沿性和学术创新性。
评估结果层级如下:
层级 | 说明 |
绝对前沿领域 | 通过文献检索,确认全球范围内无相似研究。 |
高度前沿领域 | 通过文献检索,确认全球范围内有极少相似研究。 |
较为前沿领域 | 通过文献检索,确认全球范围内有部分相似研究。 |
一般前沿领域 | 通过文献检索,确认全球范围内有一定数量的相似研究。 |
非前沿领域 | 通过文献检索,确认全球范围内相似研究普遍。 |
(二)技术价值
2、技术创新度
技术价值-技术创新度主要通过评估成果关键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判断该技术是否属于新的理论、方法或技术,是否有独特的视角或方法论。
评估结果层级如下:
层级 | 说明 |
完全新颖 | 相关专利数量为0。 |
高度原创 | 相关专利数量极少。 |
中度创新 | 相关专利数量较少。 |
有限创新 | 相关专利数量较多。 |
创新不足 | 相关专利数量极多。 |
3、技术先进度
技术价值-技术先进度主要通过评估成果相关领域的专利中,使用相同关键技术的数量,数量越少,先进性越强。
评估结果层级如下:
层级 | 说明 |
处于前沿 | 相关专利数量为0。 |
较为先进 | 相关专利数量极少。 |
中间水平 | 相关专利数量较少。 |
不太先进 | 相关专利数量较多。 |
较为普遍 | 相关专利数量极多。 |
4、技术成熟度
技术价值-技术成熟度主要通过该成果所处阶段评估技术成熟度,成熟度越高,得分越高。
评估结果层级如下:
层级 | 说明 |
市场推广阶段 | 已进行市场推广并获得了一定的收入回报。 |
工业化生产阶段 | 实现大批量商业化生产且产品质量合格。 |
试验生产阶段 | 环境试验合格,通过小试、中试,可进行规模化生产。 |
实验室应用研究阶段 | 实验室测试通过,有测试合格的功能样机,工艺验证可行。 |
理论研究阶段 | 提出技术方案或研究方案,核心技术概念模型仿真验证成功。 |
(三)市场价值
5、市场潜力
市场价值主要通过市场潜力进行评估,评估该成果关键技术的预期市场规模,市场规模越大,市场潜力越大。
评估结果层级如下:
层级 | 说明 |
巨大市场潜力 | 潜在市场规模巨大。 |
大市场潜力 | 市场潜力可观,但尚未完全开发。 |
中等市场潜力 | 市场正在成长,但规模有限。 |
小市场潜力 | 市场需求有限,增长空间不大。 |
无市场潜力 | 明显的商业价值,市场机会渺茫,投资回报率低。 |
(四)社会和文化价值
社会和文化价值主要通过评估成果技术在社会和文化价值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加分,如果有评估选项方面的表现则获得相应的分数,没有则不得分。
评估内容如下:
评估方向 | 评估内容 |
6、社会价值 | 该技术成果是否属于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领域的成果? |
该技术成果是否属于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节约能源、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成果? | |
该技术成果是否属于改善民生和提供公共健康方面的成果? | |
7、文化价值 | 该技术成果是否属于完善科技诚信和科技伦理体系建设方面的成果? |
(五)转化推广潜力
8、持续开发能力
转化推广潜力-持续开发能力主要通过团队成员以往的专利申请记录评估团队的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评估该团队持续开发能力。
评估结果层级如下:
层级 | 说明 |
卓越表现 | 表明该团队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和高效的成果转化率。 |
良好表现 | 表明团队具备较为出色的创新实力和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
中等表现 | 表明团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可能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增强市场影响力。 |
小市场潜力 | 表明团队的基础创新能力,有改进空间以提高技术产出。 |
初步表现 | 表明团队可能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需积累更多经验和技术储备。 |
9、应用推广能力
转化推广潜力-推广应用能力主要评估该成果关键技术领域所处产业的产业链是否完善。
评估内容如下:
评估方向 | 评估内容 |
推广应用能力 | 该成果关键技术领域所处产业的产业链是否完善? |
10、技术更迭速度
转化推广潜力-技术更迭速度主要通过评估成果关键技术专利增速,判断该技术的更迭速度,更迭速度越快,取代性越高。
评估结果层级如下:
层级 | 说明 |
极低 | 有极低的可能性被取代。 |
较低 | 有较低的可能性被取代。 |
中等 | 有中等的可能性被取代。 |
较高 | 有较高的可能性被取代。 |
极高 | 有极高的可能性被取代。 |
11、技术信息保护
转化推广潜力-技术信息保护主要通过评估该成果专利申请信息(申请通过、申请中或没有申请),来判断技术信息保护情况。
评估内容如下:
评估方向 | 评估内容 |
技术信息保护 | 该成果专利申请情况?(申请通过、申请中或没有申请) |
12、政策法规支持
转化推广潜力-政策法规支持主要评估该成果关键技术领域国家战略和国家政策支持情况。
评估内容如下:
评估方向 | 评估内容 |
国家战略支持 | 该成果关键技术领域是否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
国家政策支持 | 该成果关键技术领域所处产业是否有相关扶持政策? |
三、评估结果
根据科技成果的评估得分,判断该成果所处的评估等级,具体等级说明如下:
结果层级 | 说明 |
优秀 | 该科技成果在科学价值、技术价值、市场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方面均表现出色。它代表了领域内的顶尖水平,具有高度的学术创新性和影响力,技术上非常先进且成熟,市场潜力巨大,能够带来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成果转化和推广能力强大,拥有强有力的政策法规支持。 |
良好 | 该科技成果具备较高的质量和影响力,在多个关键评估指标上表现良好。虽然可能在某些方面稍逊于最优秀的成果,但仍然展示了较强的创新性、技术优势以及市场竞争力,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贡献。 |
中等 | 该科技成果符合基本的标准要求,但在一些重要评估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的创新性和技术含量达到了行业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但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升其整体竞争力。 |
一般 | 该科技成果满足最低限度的要求,存在明显不足之处。可能在创新性、技术成熟度或市场潜力等方面有待加强,尽管如此,它仍有可能通过优化和改进来提高自身价值和应用范围。 |
平庸 | 该科技成果未能达到预期的质量和影响标准,可能在多方面存在问题,如缺乏创新性、技术不够成熟或者没有明显的市场需求等。需要进行重大调整或重新研发才能成为有价值的科技产品或服务。 |
报告内容均由科易网AI+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数智化应用工具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