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2025年4月线粒体基因编辑专利技术
2025-05-27 575

概况

根据本月的专利技术动态,汇总了9项专利,这些专利横跨8个不同的技术领域。其中,发明专利9项,占比100%。总共涉及40位发明人,申请人则来自7个不同主体,包括5家企业实体和2所高校或研究机构。这些专利主要集中在基因编辑、线粒体功能研究及植物育种等领域,展现了当前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活力与多元化发展趋势。企业与科研机构的积极参与,进一步凸显了该领域技术研发的协同效应与广阔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分布

技术领域

专利技术数量

IPC分类

线粒体基因编辑

9

C12N15/84:将外源核酸引入细胞或生物体。
C12N15/29:利用CRISPR技术的核酸构建。
A01H6/20: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的遗传工程。
A01H5/00:植物育种。
C12N15/64:特定序列的扩增或检测。
C12N15/88:含有核酸的载体。
C12N15/90:载体与宿主细胞的组合。
C12N15/54:重组DNA技术。
C12N15/113:核酸片段的修饰。
C12N9/22:核酸内切酶。
A61K48/00:医药用途的基因技术。
A61K38/45:蛋白质或肽的医药用途。
A61K38/46:蛋白质或肽的医药用途。
A61P19/02:肌肉系统疾病治疗。
C12N15/85:线粒体或叶绿体的遗传工程技术。
C12Q1/68:特定DNA或RNA序列的检测

青花菜CMS育性恢复

2

C12N15/29:利用CRISPR技术的核酸构建。
C12N15/84:将外源核酸引入细胞或生物体。
C12N15/64:特定序列的扩增或检测。
A01H5/00:植物育种。
A01H6/20: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的遗传工程

环形gRNA/CRISPR系统

1

C12N15/113:核酸片段的修饰。
C12N9/22:核酸内切酶

TALE组装线粒体DNA编辑

1

C12N15/85:线粒体或叶绿体的遗传工程技术。
A01K67/027:转基因非病原体微生物。
C40B40/08:组合合成方法。
C40B40/10:组合合成方法

植物雄性不育系培育

1

C12N15/82:植物细胞的遗传工程技术。
C12N15/55:特定序列的扩增或检测。
C12N15/113:核酸片段的修饰。
C12N9/22:核酸内切酶。
C12N1/21:微生物或酶在农业中的应用。
C12N15/29:利用CRISPR技术的核酸构建。
A01H4/00:植物育种。
A01H5/00:植物育种。
A01H6/82: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的遗传工程

新型线粒体基因组编辑工具

1

C12N15/09:核酸的化学修饰。
C12N15/11:核酸的物理修饰。
C12N15/63:核酸的分离或纯化。
C12N15/66:核酸的扩增或复制

筛选线粒体基因组编辑工具靶向目标序列

1

C12N15/85:线粒体或叶绿体的遗传工程技术。
C12Q1/68:特定DNA或RNA序列的检测

image.png

图片来源:技术发展分析报告'>技术发展分析报告

申请人排行

image.png

申请人排行AI解析内容

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可以归纳整理出以下关于线粒体基因编辑技术领域专利申请人的单位类型、地域分布、数量分布等情况,并分析该技术领域的研发竞争情况:

1. 单位类型

  • 高校及研究机构为主:在排名前7的专利申请人中,有5家为高校或科研机构(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南京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占比约71%。这表明高校和科研机构是该技术领域的主要研发力量。

  • 个人申请人为辅:有2位个人申请人(聂凌云、钟刚),占比约29%。这说明个人在该领域的创新活动也占有一定比例。

2. 地域分布

  • 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从地域分布来看,专利申请人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和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例如,浙江大学(浙江)、南京医科大学(江苏)位于长三角地区;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位于环渤海地区。

  • 逐步向其他区域扩展:部分申请人来自非传统经济发达地区,如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海南)、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这表明线粒体基因编辑技术的研发正在向更多区域扩展,可能与国家政策支持和地方科研布局有关。

3. 数量分布

  • 浙江大学占据主导地位:浙江大学以3项专利排名第一,占总专利数量的30%,显示出其在线粒体基因编辑领域的领先地位。

  • 其他申请人分布较为分散:其余6个申请人各拥有1-2项专利,占比分别为10%-20%。这种分布表明该领域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垄断局面,竞争格局较为开放。

4. 研发竞争情况分析

  • 竞争格局初步形成但未固化:浙江大学作为领头羊,在专利数量上具有明显优势,但其他申请人也在积极布局,尤其是个人申请人的参与增加了竞争的多样性。

  • 技术创新活跃度较高:尽管专利总量不大(共10项),但涉及多个单位和个人,反映出该技术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创新活跃。

  • 合作与竞争并存:浙江大学及其海南研究院同时出现在榜单中,可能反映了校内不同团队之间的协作或竞争关系。此外,中科院下属的两个研究所分别独立申请专利,也体现了同一系统内不同机构的竞争态势。

总结

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线粒体基因编辑技术领域的研发主要由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导,个人申请人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 地域分布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但正逐步向其他区域扩展,显示出国家和地区对该技术的重视和支持。

  • 浙江大学在线粒体基因编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整体竞争格局尚未固化,其他单位和个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该技术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创新活跃,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合作与竞争的局面,推动技术进一步突破。

专利地域分布

image.png

专利地域分布AI解析内容

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可以发现线粒体基因编辑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活跃程度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分布特点和竞争态势。以下是对各地区的分析总结:

  1. 浙江与北京:浙江和北京的专利数量均为2项,占比均为22.22%,并列第一。这表明两地在线粒体基因编辑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积累,且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两地可能拥有较多的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专注于该领域的技术研发,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

  2. 海南、天津、广东、江苏、青海:这五个地区的专利数量均为1项,占比为11.11%。尽管这些地区的专利数量较少,但它们的参与表明线粒体基因编辑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普及度和发展潜力。特别是海南和青海等相对偏远的省份也有所布局,显示出该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度。

  3. 竞争情况:从整体来看,线粒体基因编辑领域的专利分布较为分散,没有一个地区形成绝对的技术垄断。浙江和北京虽然暂时领先,但其他地区也在积极跟进。这种分布格局可能导致未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在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方面。

  4. 技术创新活跃度:目前,仅有9项专利分布在7个地区,说明线粒体基因编辑领域的整体技术活跃度还有待提升。同时,由于专利数量较少,各地的技术优势尚未完全显现,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

总结: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线粒体基因编辑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集中在浙江和北京,两地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而海南、天津、广东、江苏、青海等地则展现了初步的技术布局和潜力。然而,整体技术活跃度较低,市场竞争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随着更多地区和机构的加入,该领域的技术发展和竞争格局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

法律状态分布

法律状态分布AI解析内容

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结论:

  1. 专利授权情况:在该技术领域中,处于“授权”状态的专利数量为3项,占比高达37.5%,表明线粒体基因编辑技术已有一部分核心技术得到了法律保护,并具备较高的技术成熟度和应用价值。

  2. 实质审查中的专利:有2项专利处于“实质审查的生效”状态,占比25%。这说明该领域仍有一些技术创新正在接受严格的审查,可能代表了技术前沿或潜在的技术突破方向。

  3. 公开与转移状态:分别有1项专利处于“公开”状态(占比12.5%)和“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状态(占比12.5%)。这表明该领域存在一定的技术透明度和技术流动,可能涉及技术合作或商业化进程。

  4. 驳回情况:有1项专利被“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占比12.5%。这一数据反映了该领域的技术开发并非一帆风顺,部分创新可能因技术不足或法律问题而未能通过审查。

  5. 整体活跃程度:从专利法律状态分布来看,该技术领域的专利活动较为多样化,涵盖了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应用的多个阶段。授权专利的比例较高(37.5%),显示出该领域已有一定技术积累;同时,处于审查和转移状态的专利也表明技术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综上所述,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可以认为线粒体基因编辑技术领域的专利活跃程度较高,技术发展相对成熟,但仍有一定的创新空间和技术挑战需要克服。未来,随着更多专利通过审查以及技术转移的推进,该领域有望进一步实现商业化和产业化。

创新点与技术突破

创新点:

技术主题

创新点说明

相关专利

单碱基靶向编辑技术

通过特定方法实现对青花菜线粒体基因的单碱基精准修改,为作物改良提供新途径。

一种单碱基靶向编辑青花菜线粒体基因的方法及应用

CMS育性恢复技术

提出了一种通过线粒体基因编辑恢复青花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育性的方法。

一种线粒体基因编辑恢复青花菜CMS育性的方法及应用

基因编辑复合体制备

开发了一种线粒体靶向的基因编辑复合体,优化了其制备工艺和应用范围。

一种线粒体靶向的基因编辑复合体、制备方法、应用及线粒体基因组编辑方法

新型线粒体基因组编辑工具

设计了一种具有更高效率和更低脱靶率的新型线粒体基因组编辑工具。

一种新型线粒体基因组编辑工具

靶向目标序列筛选方法

提出了一种高效筛选线粒体基因组编辑工具靶向目标序列的方法,提升了编辑成功率。

一种筛选线粒体基因组编辑工具靶向目标序列的方法

技术突破:

技术主题

突破点说明

相关专利

线粒体定位信号序列设计

构建了高效的线粒体定位信号序列,显著提升基因编辑工具在线粒体中的靶向效率。

一种线粒体定位信号序列及其构建的线粒体基因编辑系统与应用

环形gRNA/CRISPR系统应用

创新性地将环形gRNA引入CRISPR系统,用于线粒体基因组编辑,提高稳定性和特异性。

利用环形gRNA/CRISPR系统进行线粒体基因组编辑的方法

TALE组装的线粒体DNA编辑

基于TALE技术构建了新型线粒体DNA编辑系统,增强了编辑的灵活性和精确性。

一种基于TALE组装的线粒体DNA编辑系统

植物雄性不育系培育

利用线粒体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植物雄性不育系,推动杂交育种发展。

利用线粒体基因编辑系统培育植物雄性不育系的方法

应用前景

以下是基于应用前景的简要分析及排行:

排行

专利名称

前景分析

1

一种单碱基靶向编辑青花菜线粒体基因的方法及应用

该方法可精准实现青花菜线粒体基因的单碱基编辑,有助于改良青花菜品质并提高其抗逆性,为蔬菜作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2

一种线粒体定位信号序列及其构建的线粒体基因编辑系统与应用

通过设计特定的线粒体定位信号序列,该系统能够高效导入目标细胞器,广泛应用于植物和动物线粒体功能研究及基因治疗领域。

3

利用环形gRNA/CRISPR系统进行线粒体基因组编辑的方法

环形gRNA设计提高了CRISPR系统的稳定性和编辑效率,适用于多种物种线粒体基因组的精确修饰,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产业价值。

4

一种线粒体基因编辑恢复青花菜CMS育性的方法及应用

针对青花菜细胞质雄性不育问题,该方法可通过基因编辑恢复育性,为杂交育种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5

一种线粒体靶向的基因编辑复合体、制备方法、应用及线粒体基因组编辑方法

该复合体实现了线粒体靶向递送和高效编辑,可用于农业、医学中线粒体相关功能的研究与改良。

6

一种基于TALE组装的线粒体DNA编辑系统

基于TALE的编辑系统提供了更灵活的靶向设计能力,适用于复杂基因组区域的精准编辑,推动植物育种和基础研究发展。

7

利用线粒体基因编辑系统培育植物雄性不育系的方法

该方法可快速创制植物雄性不育系,显著简化杂交种子生产流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8

一种新型线粒体基因组编辑工具

新型工具在编辑效率和特异性方面具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作物改良、线粒体疾病模型构建等领域。

9

一种筛选线粒体基因组编辑工具靶向目标序列的方法

该方法优化了靶向序列选择流程,提升了编辑工具的设计成功率,为线粒体基因编辑技术推广奠定基础。


以上专利主要围绕线粒体基因编辑技术展开,涉及青花菜CMS育性恢复、植物雄性不育系培育、新型编辑工具开发及靶向序列筛选等应用领域,这些技术有望推动作物遗传改良和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同时为线粒体相关疾病研究提供新思路。


持续研发与改进建议

以下是基于应用前景的简要分析及排行:

ID

专利名称

研发与改进建议

1

一种单碱基靶向编辑青花菜线粒体基因的方法及应用

优化单碱基编辑器的特异性,减少脱靶效应,并探索其在其他作物中的适用性。

2

一种线粒体定位信号序列及其构建的线粒体基因编辑系统与应用

开发更多种类的线粒体定位信号序列,以适应不同物种和组织的需求。

3

利用环形gRNA/CRISPR系统进行线粒体基因组编辑的方法

研究环形gRNA的稳定性及递送方式,进一步提高编辑效率。

4

一种线粒体基因编辑恢复青花菜CMS育性的方法及应用

结合多组学分析,深入研究CMS机制,为更广泛的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5

一种线粒体靶向的基因编辑复合体、制备方法、应用及线粒体基因组编辑方法

改进复合体制备工艺,简化操作流程并降低生产成本。

6

一种基于TALE组装的线粒体DNA编辑系统

增强TALE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使其更易于定制和优化。

7

利用线粒体基因编辑系统培育植物雄性不育系的方法

拓展该方法在多种经济作物中的应用范围,同时提高编辑精度。

8

一种新型线粒体基因组编辑工具

对工具进行功能验证和性能评估,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9

一种筛选线粒体基因组编辑工具靶向目标序列的方法

开发自动化筛选平台,加速工具开发进程并提升筛选效率。


以下是对线粒体基因编辑相关专利的研发与改进建议,旨在提升技术效率、降低成本及扩展应用场景


侵权规避建议


在侵权规避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专利保护范围:仔细研究上述专利的权利要求书,了解每项专利的具体保护范围和技术特征,避免在研发或应用中直接复制或使用与这些专利相同的技术方案。

  2. 技术绕开设计:在开发线粒体基因编辑相关技术时,应尽量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或策略,例如更换gRNA的设计方式、改变靶向序列的选择规则或使用不同于CRISPR、TALE的其他基因编辑系统(如锌指核酸酶ZFN)。

  3. 关注具体应用场景:部分专利涉及特定植物(如青花菜)或特定目标(如CMS育性恢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或目标基因,以降低侵权风险。

  4. 避免使用已公开的序列或工具:例如,专利中提到的线粒体定位信号序列、环形gRNA设计或特定的编辑复合体,若直接使用可能构成侵权。建议自行设计或优化相关序列和工具。

  5. 注意组合技术的使用:如果需要结合多种技术(如CRISPR与TALE),需确保组合方式不落入已有专利的保护范围,并评估是否需要获得相关授权。

  6. 开展自由实施(FTO)分析:在项目启动前进行全面的专利检索和分析,确认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否与现有专利冲突。

  7. 考虑地域限制:部分专利可能仅在特定国家或地区有效,因此在国际市场上推广产品时,需根据目标市场的专利布局调整策略。

  8. 探索替代技术路径:例如,开发非依赖于CRISPR或TALE的新型线粒体基因编辑工具,或者专注于细胞核基因组而非线粒体基因组的编辑。

  9. 合法授权或合作:如果无法完全规避某些关键技术,可以尝试与专利持有者协商获得许可,或通过合作开发的方式共同推进技术进步。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侵权风险,同时推动自身技术的创新发展。


报告内容均由科易网AI+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数智化应用工具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专利技术,概况
相关文章
  • 人类周围神经发作性疼痛致病基因及其编码蛋白成果分析报告
    人类,疼痛,基因,蛋白
    2025-07-21
  • 2025年6月神经反馈训练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概况,汇总,专利
    2025-07-21
  • 2025年6月光遗传调控专利技术
    月光,专利技术,概况,汇总
    2025-07-18
生物科技与医疗

关于“生物医药”领域的情报快讯、技术分析、产业分析等资料参考

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