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专利购买还是得选择日本!!!
2018-03-19 686

  随着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尤其是与技术直接相关的专利权。然而申请专利的周期很长,正常一个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这对于跃跃欲试要步入国际舞台的中国企业来说根本是等不及的。而且更关键的是,专利不仅需要数量,也需要质量,刚成立不久的科技企业的内部团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研发出大量的创造性很高的技术。这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去购买别人已经申请好的专利。那么问题是到哪里去购买专利呢?
  首先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方要有足够的专利可卖;二是对方要有卖出专利的意愿。
  先来看国内企业的情况。虽然2015年由中国专利局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了100万件,但其中很多都是外国公司或者他们的在华合资企业申请的专利,真正像华为那样长年坚持大规模且有规划地进行专利布局的中国本土企业仍然是凤毛麟角。而且国内企业大都还都处在追赶国际同行的上升期,正需要使用以前积累的专利与他们抗衡,所以不太可能大量出让手中的专利。
  再来看看美国企业的情况。2015年在美国的专利申请量有60多万件,虽然不如中国多,但价值很高,在美国打专利侵权官司所能获得的赔偿是在中国难以望其项背的。难怪无人机的龙头企业大疆要不远万里跑到美国去起诉另一家中国企业昊翔。不过美国企业的业务领域都比较单一,比如:苹果、谷歌、微软等企业虽然在各自领域均占据了全球领先地位,但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涉足不多,专利布局也都主要围绕主营业务,因此不太可能大量出售这些专利。除非是一些已经过时淘汰的技术,那这些专利的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
  接下来看一下欧洲企业的情况。2015年在欧洲的专利申请是有20多万件,本身也不少,但是欧洲企业在全球布局的力度不及美日。比如:2014年公开的在中国申请的13万7千件非中国申请人的发明专利中,来自于美国的有4万5千多件,来自于日本的有4万3千多件,而来自于欧洲全部国家总合也只有2万多件。再比如下图所示,去年在日本申请的6万件非日本申请人的发明专利中,来自于美国的有2万6千多件,而来自于欧洲各国的总合也不到美国的2/3。
  【图1】在日本的外国申请人专利布局情况

  而且欧洲的知名企业都比较分散,一个国家中能叫得上名字的企业屈指可数,比如芬兰的诺基亚、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门子等。如果想购买他们的专利,就要分别与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会比较麻烦。
  最后看一下日本的情况。下图为2006年至2015年,向日本专利局递交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变化趋势图。
  【图2】在日本的过去10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推移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日本递交的专利申请从2006年开始就在逐年减少,到了2015年减少了将近1/4(所以很多日本审查员都没活干,跳槽到企业或事务所去了)。可见,随着日本市场的逐渐饱和,日本申请人申请日本专利的意愿在逐渐下降。然而,他们在世界其他国家申请专利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下面几张图是2006年至2014年日本申请人分别向中国、美国、欧洲、韩国专利局递交申请量(不含授权公告)的趋势图。
  【图3】2006年至2014年日本申请人在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变化趋势图

  【图4】2006年至2014年日本申请人在美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变化趋势图

  【图5】2006年至2014年日本申请人在欧洲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变化趋势图

  【图6】2006年至2015年日本申请人在韩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变化趋势图

  从上述两张图的对比可以看出,日本申请人在日本国内的申请量逐年下降,但在中国和欧洲的申请量却在逐年上升,且都处在历史最高水平;在美国申请量虽然不及2009-2010年的高峰时期,但其他各年的申请量大致持平,并未明显减少;而在韩国的申请量远不及2008年以前的水平但近几年也有所回升。由此可见,日本申请人并未放弃在全球进行专利布局,反而更加重视在全球范围内的均匀布局。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现阶段中国高科技企业如果想在专利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国际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购买日本企业手中的全球布局专利是非常可行且实惠的作法,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1、日本企业在世界各国的专利布局起步早、规划周密,几乎在各国的外国专利权人中,除了美国以外,就是日本权利人的专利数量多,尤其在中国更是不相上下。因此,只要与一个日本企业进行洽谈,就可以获得全世界各国的专利布局。
  2、日本的创新能力强、科技水平高,很多专利都是行业标准,甚至世界标准,再加上专利代理行业比较规范,专利文献的质量都不错。尤其是那些已经进行了全球布局的专利,经过了各国专利审查员的审查后仍然能够授权,稳定性更佳。
  我们公司就有这样的案例,一个客户想无效掉一个中国专利,但是苦于有一个技术特征找不到对比文件,后来发现该专利并未在日本申请,因此委托我们在日本专利库中找。我的日本同事(有10年日本审查员经历)花了不到一天的工夫就找到了可用的对比文件。可见未进行全球布局的专利,其稳定性是值得怀疑的。
  3、日本的知名企业多,而且涉足的领域也很广。比如:松下、佳能、东芝、索尼等,他们都会有很多种业务部门,如:手机、家电、电脑、摄影器材、电子游戏等,可供中国买家选择的余地很大。而且更重要的是,正是由于业务部门很多,当某种业务的市场前景不乐观时,就会有卖掉相关专利的意愿。此时卖掉这些专利的原因是由于部门调整而非技术过时,所以买来的专利质量丝毫不差。
  最近,美的集团收购了东芝的白色家电部门,同时获得了5000多项全球专利'>全球专利,这些专利光是申请时所花的专利律师费、专利局的官费和发明人的奖励费就是一笔相当可观的金额,更不用说发明人的创新性智力活动,更加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所以是非常划算的交易。比如,目前我们手上的可以公开的信息之一就是,有一家日本企业在过去20年在全球布局过燃料电池相关专利,不过决定以后不再涉足这一领域,所以打算以低于申请这些专利时所花费的律师代理费的价格转让这些专利。
  4、不少华人同行在日本就职,容易找到既懂专利又有丰富人脉关系的联络人。而且日本离中国很近,从北京到东京的时间与到广州差不多,不必到香港或迪拜转机,可以很方便的多次往返,随时可以进行面谈和演示。还有就是日本的环境很好,在出差谈专利买卖的同时,还可以欣赏东瀛风光、捕捉唐朝时的感觉,泡在眺望富士山的温泉中签订专利买卖合同,将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总之,时下很多国人来日本旅游都在抢购化妆品和家用电器,其实殊不知日本的专利也是相当物美价价兼的,希望国内的有识之士常来日本考查,买些专利回去。其实你们买走的并不仅是一纸证书,而是勤劳隐忍的日本发明人的智力劳动成果。

关键词:专利,高新技术,飞速发展,意识,知识产权,专利权
相关文章
  • 2025年6月神经反馈训练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概况,汇总,专利
    2025-07-21
  • 2025年6月脑电解码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概况,汇总,专利
    2025-07-17
  • 2025年6月非侵入式BCI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概况,汇总,专利
    2025-07-16
知产百科

提供全面、实用的知识产权知识,一起探讨吧!

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