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本季度学术动态共报导了19家高校院所的50条学术动态,覆盖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纳米科技、生物医学工程、能源技术等各学科领域,报导了多个重点研究团队,获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
在机构分布方面,中国科学院系统(含其下属研究所及分院)以12项研究成果位居首位;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以5项和4项成果表现突出;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苏州大学、湖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波材料所、中国聚合物网相关合作单位等也均有不同程度的研究进展与成果产出。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制备与性能调控、二维材料的设计与应用、光催化与防污技术、量子点器件与自旋电子学、新能源材料与储能技术、红外探测与光电子器件、生物医药与纳米药物系统等多个前沿方向。其中,石墨烯相关的研究尤为活跃,涵盖从基础物理机制到实际应用开发的多个层面,如锂回收分离膜、量子点自旋调控、抗冻涂料、高强度导电纤维、电化学储能机理等。
此外,多个研究团队在国际合作与跨学科融合方面展现出良好态势,部分成果发表于《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Nano Letter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Macromolecule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体现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科研实力持续增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主要研究成果
高性能石墨烯分离膜用于锂回收 | 材料科学/新能源 | 锂资源回收与利用 | 锂电池生产企业、新能源材料企业 |
黑磷混合等离子体超表面 | 光电子技术 | 中红外光电子器件开发 | 光电子设备制造商、半导体企业 |
COF/二维材料基绿色高效光催化防污 | 环境材料 | 水处理及空气净化 | 环保科技公司、污水处理厂 |
多自旋特性冠状石墨烯 | 纳米材料物理 | 量子计算与信息存储 | 量子科技公司、科研机构 |
偏振斜入射二次谐波晶相鉴别技术 | 材料表征技术 | 二维材料质量检测与分析 | 材料研发机构、半导体制造企业 |
限域氢化制备单面氢化石墨烯 | 材料合成 | 新型功能材料开发 | 新材料生产企业、高校实验室 |
PbS-石墨烯异质结的太赫兹近场响应机理 | 光电材料 | 太赫兹探测与成像技术 | 安防检测设备厂商、科研单位 |
纳米石墨烯基反铁磁链精准构筑及其自旋态调控 | 凝聚态物理 | 自旋电子学器件开发 | 微电子器件企业、科研机构 |
二维材料能谷极化研究 | 凝聚态物理 | 新型光电器件设计 | 光电材料与器件企业、高校实验室 |
精准调控二维材料缺陷结构实现高效水/盐分离 | 膜材料与分离技术 | 海水淡化与水资源净化 | 水务公司、海水淡化工程企业 |
石墨烯共价装甲金刚石磨粒 | 超硬材料 | 高精度加工工具制造 | 机械加工企业、刀具制造商 |
二维材料设计新进展 | 材料计算与模拟 | 新型功能材料预测与开发 | 材料研发机构、高校实验室 |
石墨烯量子点器件中单电子自旋填充顺序电学调控 | 量子器件 | 量子计算与信息处理 | 量子科技企业、科研机构 |
二维材料少激子室温强耦合 | 光学与凝聚态物理 | 新型光子器件与量子光源 | 光通信企业、量子光学设备商 |
新型十氮杂负弯曲纳米石墨烯 | 有机纳米材料 | 新型发光材料与传感器件 | 显示材料企业、传感器制造商 |
非对称势垒二维材料异质结长波红外光探测器 | 红外光电探测 | 红外成像与遥感监测 | 安防监控企业、航天遥感机构 |
纳米石墨烯抗冻效果影响机制及新型防冰涂料 | 材料表面工程 | 航空防冰与低温防护涂层 | 航空航天企业、船舶制造公司 |
黑磷纳米片介导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 | 纳米医学与肿瘤治疗 | 癌症靶向治疗与免疫疗法 | 生物制药公司、肿瘤医院 |
二维材料相调控及其SERS应用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痕量物质检测与食品安全 | 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环境监测部门 |
菱方石墨烯研究 | 新型碳材料 | 高性能电子器件与传感器 | 半导体企业、新材料研发机构 |
高质量单层悬空石墨烯电镜载网制备 | 材料表征技术 | 高分辨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 | 材料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实验室 |
高强度高导电宏观石墨烯纤维 | 柔性材料与纤维电子学 | 可穿戴电子与智能纺织品 | 智能穿戴设备制造商、纺织科技企业 |
黑磷纳米药物系统靶向巨噬细胞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 心血管疾病靶向治疗 | 医药研发企业、三甲医院心血管科 |
集成光子芯片器件二维材料研究成果 | 光子芯片与集成光学 | 高速光通信与数据中心互联 | 通信设备制造商、云计算服务商 |
以上梳理是基于提供的研发动态信息,实际应用场景和目标市场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研究成果的详细内容和市场需求进一步确定。
目标市场的建议是基于研究成果可能的应用领域和潜在的市场需求。
对于具体的合作机会和商业化路径,建议研究人员与相关企业或机构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报导中的高校院所
华中科技大学 | 中方导师袁书珊团队探索高性能石墨烯分离膜用于锂回收获进展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Science Advances》突破性进展:黑磷混合等离子体超表面开启中红外光电子技术新篇章 | |
中国科学院 | 宁波材料所在COF/二维材料基绿色高效光催化防污方面取得进展 | |
上海科技大学 | 物质学院于平课题组、甄家劲课题组与合作者实现多自旋特性冠状石墨烯 | |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 基于偏振斜入射二次谐波的少层二维材料晶相快速无损鉴别技术 | |
南京大学 | 物理学院合作团队实现限域氢化制备单面氢化石墨烯 | |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 | 重庆研究院在PbS-石墨烯异质结的太赫兹近场响应机理研究中取得进展 |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材料学院马骥团队在纳米石墨烯基反铁磁链精准构筑及其自旋态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 |
西安交通大学 | 科研人员在二维材料能谷极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 |
华南理工大学 | 韩宇教授团队《Science》:精准调控二维材料缺陷结构,实现高效水/盐分离 | |
上海交通大学 | 沈彬教授团队通过石墨烯共价装甲金刚石磨粒突破传统磨粒性能极限 | |
曲阜师范大学 | 量子功能材料计算与设计团队在二维材料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苏州高研院在石墨烯量子点器件中实现对单电子自旋填充顺序的电学调控 | |
北京大学 | 许秀来、龚旗煌团队及其合作者在二维材料少激子室温强耦合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
厦门大学 | 以碗烯为核心的新型十氮杂负弯曲纳米石墨烯 | |
安徽大学 | 单磊龙明生教授团队设计具非对称势垒二维材料料异质结长波红外光探测器 | |
中国聚合物网 | 天津大学杨静教授与宁波材料所《Nano Lett.》:阐明电荷对纳米石墨烯抗冻效果的影响机制,并研发新型防冰涂料 | |
中山大学 | 邓文斌团队在黑磷纳米片介导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中取得新进展 | |
南京邮电大学 | 张颖副教授在二维材料相调控及其SERS应用领域研究进展 | |
湖南大学 | 物电院殷隆晶/秦志辉团队在菱方石墨烯研究取得新进展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理学院刘文林教授、王曌副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高质量单层悬空石墨烯电镜载网制备的研究工作 | |
苏州大学 | 耿凤霞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高强度高导电的宏观石墨烯纤维 | |
四川大学 | 华西医院宋相容研究员联合哈佛大学团队构建黑磷纳米药物系统 靶向巨噬细胞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 |
中南大学 | 王一军、黄端团队发表集成光子芯片器件二维材料研究成果 |
研究团队及其研究成果
华中科技大学 | 袁书珊团队 | 袁书珊 | 袁书珊团队 | 探索高性能石墨烯分离膜用于锂回收获进展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黑磷混合等离子体超表面研究团队 | 未知 | 未知 | 《Science Advances》突破性进展:黑磷混合等离子体超表面开启中红外光电子技术新篇章 |
中国科学院 | COF/二维材料基绿色高效光催化防污研究团队 | 未知 | 未知 | 在COF/二维材料基绿色高效光催化防污方面取得进展 |
上海科技大学 | 于平课题组、甄家劲课题组与合作者 | 于平、甄家劲 | 未知 | 实现多自旋特性冠状石墨烯 |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 偏振斜入射二次谐波研究团队 | 未知 | 未知 | 基于偏振斜入射二次谐波的少层二维材料晶相快速无损鉴别技术 |
南京大学 | 物理学院合作团队 | 未知 | 未知 | 实现限域氢化制备单面氢化石墨烯 |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 | 重庆研究院太赫兹近场响应研究团队 | 未知 | 未知 | 在PbS-石墨烯异质结的太赫兹近场响应机理研究中取得进展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马骥团队 | 马骥 | 未知 | 在纳米石墨烯基反铁磁链精准构筑及其自旋态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
西安交通大学 | 二维材料能谷极化研究团队 | 未知 | 未知 | 在二维材料能谷极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
华南理工大学 | 韩宇教授团队 | 韩宇 | 未知 | 《Science》:精准调控二维材料缺陷结构,实现高效水/盐分离 |
上海交通大学 | 沈彬教授团队 | 沈彬 | 未知 | 通过石墨烯共价装甲金刚石磨粒突破传统磨粒性能极限 |
曲阜师范大学 | 量子功能材料计算与设计团队 | 未知 | 未知 | 在二维材料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石墨烯量子点器件研究团队 | 未知 | 未知 | 在石墨烯量子点器件中实现对单电子自旋填充顺序的电学调控 |
北京大学 | 许秀来、龚旗煌团队及其合作者 | 许秀来、龚旗煌 | 未知 | 在二维材料少激子室温强耦合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厦门大学 | 新型十氮杂负弯曲纳米石墨烯研究团队 | 未知 | 未知 | 以碗烯为核心的新型十氮杂负弯曲纳米石墨烯 |
安徽大学 | 单磊龙明生教授团队 | 单磊、龙明生 | 未知 | 设计具非对称势垒二维材料料异质结长波红外光探测器 |
中国聚合物网 | 天津大学杨静教授与宁波材料所联合团队 | 杨静 | 未知 | 阐明电荷对纳米石墨烯抗冻效果的影响机制,并研发新型防冰涂料 |
中山大学 | 邓文斌团队 | 邓文斌 | 未知 | 在黑磷纳米片介导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中取得新进展 |
南京邮电大学 | 张颖副教授团队 | 张颖 | 未知 | 在二维材料相调控及其SERS应用领域研究进展 |
湖南大学 | 殷隆晶/秦志辉团队 | 殷隆晶、秦志辉 | 未知 | 在菱方石墨烯研究取得新进展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刘文林教授、王曌副教授团队 | 刘文林、王曌 | 未知 | 发表了高质量单层悬空石墨烯电镜载网制备的研究工作 |
苏州大学 | 耿凤霞教授课题组 | 耿凤霞 | 未知 | 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高强度高导电的宏观石墨烯纤维 |
四川大学 | 华西医院宋相容研究员联合哈佛大学团队 | 宋相容 | 未知 | 构建黑磷纳米药物系统 靶向巨噬细胞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
中南大学 | 王一军、黄端团队 | 王一军、黄端 | 未知 | 发表集成光子芯片器件二维材料研究成果 |
总结
近年来,二维材料领域在基础研究与应用探索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展现出其在能源、环境、电子、光电子、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的巨大潜力。石墨烯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二维材料,在高性能分离膜、量子器件、自旋电子学、电化学储能等方面持续引领研究热潮。例如,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在石墨烯分离膜用于锂资源回收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为新能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同时,黑磷、六方氮化硼、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等其他二维材料也不断拓展其在中红外光电子、深紫外发光、拓扑相变、能谷调控等方向的应用边界。
此外,随着材料制备技术的进步,如高质量单层悬空石墨烯的制备、魔角石墨烯超导机制的深入理解、COF/二维材料复合结构的绿色催化功能开发等,二维材料的性能调控能力不断提升。研究者们还通过缺陷工程、应变调控、异质结设计等手段,实现了对磁性、电输运、光学响应等性质的精确调制。在器件集成方面,基于二维材料的光探测器、稀疏神经网络硬件、自旋链结构等也为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体而言,二维材料正从基础物理机制的揭示走向多功能器件的构建与系统集成,未来有望在柔性电子、量子计算、智能传感和绿色催化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成为推动科技变革的重要力量。
报告内容均由科易网AI+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数智化应用工具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