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患者分层模型技术发展分析报告
2025-07-09 357

1. 技术概述

1.1 技术关键词

患者分层模型

1.2 技术概念

患者分层模型是指在医疗健康领域中,根据患者的病情特征、风险因素、治疗需求、预后可能性等信息,将患者划分为不同层次或类别的一种系统化分类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更精准的医疗资源配置、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疾病管理策略优化以及医疗成本控制。

定义:

患者分层模型是一种基于临床数据和统计分析的工具或框架,用于识别和分类患者群体,以便根据不同层次的健康状况、疾病严重程度、复发风险或资源消耗水平,提供差异化的医疗服务和干预措施。

主要特点包括:

数据驱动:依赖于电子健康记录(EHR)、实验室数据、影像资料、基因信息等多维度数据。

动态调整:患者分层不是静态的,会随着病情变化而更新。

应用广泛:可用于慢性病管理、肿瘤治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如按病种付费、DRG)、医院资源调配等多个场景。

常见应用场景:

慢性病患者的分级管理(如糖尿病、高血压);

高风险人群的早期筛查与干预;

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效率提升;

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健康管理。

总之,患者分层模型是现代医疗体系中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1.3 技术背景

患者分层模型是医疗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工具,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末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该模型逐渐从简单的风险评估工具演变为具备动态分析能力的智能系统。其核心原理基于多维度数据融合与算法建模,通过识别患者的疾病特征、病史及行为模式,实现精准分类。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慢性病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及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相较于传统方法,其优势在于提升诊疗效率与准确性,但受限于数据质量与隐私保护问题。在社会经济层面,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服务可及性。未来,随着算力提升与算法优化,患者分层模型将更趋智能化,并在医疗市场中形成新的竞争格局。

2. 趋势分析

2.1 研究方向分析

2.1.1 学术论文发表趋势

image.png

图片来源:技术发展分析报告

2.1.2 相关论文列举

篇名

作者

刊名

发表时间

肺有效动脉弹性在心力衰竭患者风险评估中的预测价值

吴易航, 黄博平, 冯佳禹, 黄丽燕, 赵雪梅, 王静, 关敬元, 李心晴, 张宇辉, 张健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

基于患者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李毓云, 萧肖兰, 韩霞, 萧焕喜, 吕薇

婚育与健康

2024

循证护理在ICU重症患者风险评估及管理对策中的应用

赵亚缇, 潘旗开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

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风险评估工具的比较研究

江秋霞, 刘金凤, 阳凤, 刘阿兰, 王常凤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外出检查患者风险评估表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陈存秀, 李静, 李彩霞

青海医药杂志

2020

三种评分系统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苏争艳, 孙超, 蒋肸慧, 王雅, 邓优, 王邦茂, 姜葵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0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联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在冠心病患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晏彪, 张思思, 邓媛, 陈华山, 周万青, 俞飞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8

CA125ROMA在阳春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高淑平, 柯琼浪, 谭天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研究

张海仙

包头医学

2016

急诊老年患者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方娟, 姚金兰, 潘红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2.1.3 研究方向概述与特征

image.png

以上图形显示,患者分层模型技术领域涵盖了从临床诊疗到医疗管理、从疾病预后到资源分配的多个研究方向,呈现出多维度、多层次的特征。内层关键词如诊断分类分级诊疗死亡风险等反映了该领域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实践,而外层关键词如患者分类系统分层诊疗模型精准医疗分层等则体现了该领域的整体架构与发展方向。

从研究方向来看,该技术领域主要聚焦于精准化、个性化和数据驱动的诊疗模式,强调通过科学分层实现更高效的医疗资源配置和更优的患者管理。例如,精准医疗分层基因检测靶向治疗等下位词表明,当前研究正逐步向基于生物标志物和分子分型的个体化治疗迈进;数据驱动分层则反映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医疗决策中的广泛应用。

同时,该领域也体现出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动态诊疗联合诊疗等关键词表明,患者分层不仅是静态的分类,更强调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实时调整;临床决策分层患者管理分层则说明该技术不仅服务于诊断与治疗,还延伸至整个医疗服务流程的优化。

总体而言,患者分层模型技术正处于从传统经验医学向数据驱动、精准医疗转型的关键阶段,其研究方向日益细化、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与社会意义。

2.1.4 研究方向重心变化比对

image.png

2.1.5 高成长研究方向简析

通过以上堆叠折线图可以看出,研究方向风险评估10年期间的增量最为显著。从2017年开始出现数量增长,到2021年达到峰值,随后有所回落,但整体趋势呈现上升态势。这一现象表明,随着临床医学对患者个体化管理需求的提升,风险评估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中,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进一步分析可见,风险评估与多个相关研究方向存在紧密联系,如“GRACE评分急性冠脉综合征等,这些方向在不同年份的文献中频繁出现,反映出风险评估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和必要性。同时,该研究方向的热度也推动了其他相关领域的深入探索,例如预后评分系统等,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研究网络。

此外,风险评估在近年来的文献中不仅数量增加,而且内容更加丰富,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多方面研究。这说明该研究方向正在逐步从单一指标分析向综合模型构建发展,体现了学术界对该领域的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

总体来看,风险评估作为当前研究方向中的亮点,不仅反映了技术领域的动态变化,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

2.2 技术应用分析

2.2.1 专利法律状态分布

image.png

2.2.2 专利发展轨迹

image.png

2.2.3 发展轨迹分析

基于当前的数据分析,患者分层模型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呈现出明显的波动趋势。2020年是该技术领域较为活跃的一年,申请数量为4件,授权数量为3件,授权占比达到75%,显示出较高的专利质量与通过率。然而,2022年至2025年期间,专利申请数量明显减少,且授权率持续低迷,甚至在2022年和2024年、2025年出现零授权的情况,表明这些年份的技术创新可能面临较大的审查压力或市场应用前景不明朗。

总体来看,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热度有所下降,可能反映出相关技术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或调整期,也可能是由于技术成熟度提高导致后续创新空间受限。未来若要推动该技术的发展,需加强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场景的结合,以提升专利的实用价值和授权可能性。

2.3 技术成熟度分析

image.png

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可以预测当前技术发展趋势表明,患者分层模型在近十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技术成熟度,稳定在95.00%左右,说明该技术已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从论文发布数量来看,2014年至2022年间,每年均有相关研究发表,尽管数量有所波动,但整体保持稳定,反映出该领域持续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2024年仍有论文发布,表明该技术仍在不断演进和优化。而2025年至2027年的数据为零,可能意味着短期内该领域的研究热度有所下降,或是处于技术应用推广阶段。综合来看,患者分层模型作为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工具,其技术成熟度高,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可能更多聚焦于实际临床应用的深化与优化,而非基础理论的突破。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患者分层模型有望在精准医疗、个性化治疗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医疗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

3. 竞合分析

3.1 研发竞合分析

3.1.1 研发头部机构

image.png

3.1.2 头部机构比对分析

机构名称

论文数量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心内科

1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

1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

1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1

巴彦淖尔市医院老干部保健所内科

1

广东省生殖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生殖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男性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

1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

1

江苏大学附属四院心内科

1

深入分析所掌握的数据后可发现,患者分层模型这一研究方向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但整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从各机构的年度数据来看,不同医疗机构在该领域的投入存在明显差异,部分机构在特定年份表现出较强的科研活跃度。

其中,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在2015年率先发表了相关成果,成为最早涉足该研究方向的机构之一,显示出其在该领域的前瞻性布局。随后,巴彦淖尔市医院老干部保健所内科在2016年也出现了相关成果,表明该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也开始得到初步探索。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则在2021年首次出现相关研究,反映出该领域在大型三甲医院中的逐步渗透。

总体来看,该研究方向尚未形成大规模的科研竞争格局,多数机构仅在个别年份有少量产出,且分布较为分散。这可能与该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临床转化难度以及跨学科协作需求较高有关。同时,部分机构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在2020年集中发表了相关成果,显示出一定的阶段性活跃趋势,但仍未形成持续性的研究优势。

因此,当前患者分层模型的研究方向仍处于探索和积累阶段,未来随着临床需求和技术进步,可能会吸引更多机构加入,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3.2 应用竞合分析

3.2.1 应用头部企业

image.png

3.2.2 头部企业比对分析

单位名称

申请数量

江苏法迈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1

从已有的数据分析来看,当前技术领域中,患者分层模型相关专利的申请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但整体呈现出较为分散的竞争格局。在已知的前10名机构中,江苏法迈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在2024年有专利申请记录的单位,而此前多年均未提交任何相关专利。这一现象表明,该企业在近期可能加大了在患者分层模型领域的研发投入,成为该技术领域中出现明显增量的机构。

从竞争态势来看,当前技术领域的研发活动尚未形成明显的集中趋势,多数机构在该方向上的专利布局仍处于初步阶段或维持较低水平。虽然部分企业可能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但整体来看,该技术领域的创新潜力仍较大,存在较多的发展空间。此外,专利申请数量的波动也反映出该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市场需求可能存在一定的变化。

江苏法迈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在2024年的专利申请突破,可能是其在该技术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表现,也可能预示着未来该企业在患者分层模型方面的进一步布局。同时,这也为其他潜在参与者提供了参考,提示该技术领域正在逐步受到关注,并可能在未来几年内迎来更多企业的加入。总体而言,该技术领域的研发竞争尚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医疗精准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提升,患者分层模型有望成为未来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之一。

3.3 区域竞合分析

3.3.1 应用专利区域分布

image.png

图片来源:技术发展分析报告

3.3.2 应用变化比对分析

地域

申请数量

江苏

3

山东

2

浙江

2

北京

1

四川

1

广东

1

河南

1

重庆

1

陕西

1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患者分层模型技术在近年来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发展差异。从整体趋势来看,部分省级区域在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出现明显增长,反映出这些地区在该技术方向上的研发投入逐渐增强。其中,江苏和山东两地在2020年之后均出现了专利申请的显著上升,显示出较强的技术创新活力。

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尽管多数地区的专利数量保持稳定或较低水平,但江苏、山东等地的增量表现较为突出,表明这些区域可能在政策支持、科研资源投入或市场需求推动下,逐步成为患者分层模型技术研发的重要力量。同时,浙江、北京等地区虽然在某些年份有少量专利产出,但整体增长幅度相对有限,反映出其在该技术领域的活跃度尚处于起步阶段。

从竞争格局来看,患者分层模型技术的研发呈现区域集中化趋势,部分经济发达或科研实力较强的省份在该领域占据优势地位。然而,随着医疗健康行业对精准诊疗需求的不断增长,更多地区可能会加大对该技术的关注与投入,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新兴研发力量的崛起。总体而言,患者分层模型技术的研发正逐步形成以重点区域为核心、多点并进的发展态势,为相关技术的持续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4. 机会分析

序号

机会名称

机会描述

生成依据

分析类型

1

肺有效动脉弹性-心力衰竭分层模型

需求背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需要更精准的指标。解决问题:通过肺有效动脉弹性(Ea)结合临床数据,构建分层模型以提高预后预测准确性。实现方式:整合Ea与右心功能指标、NT-proBNP等数据,使用机器学习算法优化分层。技术指标:AUC≥0.75HR预测稳定性±10%。应用场景:心衰患者住院期间风险动态监测。创新点:首次将Ea与多维度血流动力学指标融合建模。

论文《肺有效动脉弹性在心力衰竭患者风险评估中的预测价值》证明Ea与预后显著相关(HR=1.734AUC=0.724),但未与其他指标联合建模。

融合分析

2

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动态风险评估系统

需求背景:宫腔镜手术并发症与个体风险相关。解决问题:开发术中实时风险评估系统以减少出血等并发症。实现方式:结合术前GBS评分、术中出血量等数据流构建动态模型。技术指标:并发症预测准确率≥85%,响应延迟<30秒。应用场景:宫腔镜手术室实时预警。创新点:首个针对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实时风险引擎。

论文《基于患者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显示风险评估可降低并发症(P<0.05),但未涉及实时系统。

融合分析

3

肺有效动脉弹性(Ea)动态监测系统

需求背景:肺有效动脉弹性(Ea)已被证明是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但目前缺乏实时动态监测技术。解决问题:开发能够实时监测Ea变化的系统,提供连续风险评估。实现方式:结合漂浮导管技术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算法。技术指标:Ea计算准确度≥90%,数据更新频率≥1/分钟。应用场景:心衰患者ICU监护、门诊随访。创新点:首次将Ea从静态指标转化为动态监测参数。

依据论文《肺有效动脉弹性在心力衰竭患者风险评估中的预测价值》证实Ea的预测价值,但未提及动态监测技术

技术发展

4

多模态风险评估智能决策系统

需求背景:现有风险评估工具(GBSAIMS65)多为单一维度评分。解决问题:整合生理参数、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多维度风险评估。实现方式:机器学习算法融合EaCA125CIMT等异构数据。技术指标:AUC≥0.85,支持≥5种疾病风险评估。应用场景:急诊分诊、住院患者分层管理。创新点:突破传统评分系统单病种局限。

综合多篇论文发现:1)《三种评分系统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比较多种评分系统;2)CA125ROMA在阳春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显示生物标志物的预测价值

技术发展

5

肺有效动脉弹性动态监测系统

需求背景:肺有效动脉弹性(Ea)已被证明是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但目前缺乏实时动态监测技术。解决问题:实现Ea的连续动态监测,提高心力衰竭患者风险预警能力。实现方式:结合肺动脉压力传感器和每搏输出量算法,开发嵌入式实时计算模块。技术指标:监测频率≥1Hz,误差范围±0.05mmHg/ml。应用场景:心衰患者ICU监护、门诊随访。创新点:首次将Ea指标转化为可穿戴设备的连续监测参数。

1.论文《肺有效动脉弹性在心力衰竭患者风险评估中的预测价值》证实Ea的临床预测价值;2.现有技术仅能通过漂浮导管间断测量;3.动态监测可解决临床实时性不足的问题。

技术比对

6

ROMA指数动态预测模型

需求背景:ROMA指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妊娠预测优于CA125,但缺乏动态评估手段。解决问题:建立术后ROMA指数的动态变化与妊娠结局的预测模型。实现方式:开发基于时间序列的深度学习预测算法。技术指标:预测准确度≥90%,时间分辨率1周。应用场景:妇科术后随访管理。创新点:将静态生物标志物转化为动态预后预测工具。

1.论文《CA125ROMA在阳春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证实ROMA的优越性;2.现有技术仅提供术前单次测量;3.动态监测可提高术后管理精度。

技术比对

5. 应用发展

5.1 技术应用前景

基于所掌握的数据,通过对当前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竞合等多个方面的深入对比分析,患者分层模型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技术自20世纪末起源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现已发展为融合多维度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系统,广泛应用于慢性病管理、资源优化和个性化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诊疗效率与准确性提升优势。

从研究热度来看,风险评估作为核心方向,在近十年内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尤其在心血管疾病领域表现突出,推动了相关评分系统和预后研究的发展。专利申请方面,虽然2020年后出现波动,但江苏法迈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2024年有所突破,表明该领域仍具创新潜力。同时,区域发展不均衡,江苏、山东等地表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未来可能成为技术研发高地。

技术成熟度稳定在95%左右,说明其已进入相对成熟阶段,未来将更注重实际应用的深化与优化。尽管当前头部机构和企业布局尚不集中,但随着精准医疗需求的提升,患者分层模型有望成为医疗信息化的重要支撑工具,推动医疗资源高效配置与服务可及性提升,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5.2 技术发展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患者分层模型作为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已进入相对成熟阶段,技术应用前景广阔。然而,其在实际推广中仍面临数据质量、隐私保护及区域发展不均等挑战。针对适用对象(如医疗机构、企业或科研单位),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技术发展:

首先,加强多维度数据整合与算法优化,提升模型的精准性与适应性。尤其在慢性病管理、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等领域,应结合临床需求,构建更具针对性的分层体系,增强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

其次,注重区域协同发展,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如江苏、山东等地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地区技术应用。同时,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探索适合本地条件的患者分层方案,提升整体服务可及性。

再次,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加快技术转化与专利布局。对于企业而言,应关注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如江苏法迈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在2024年的专利突破即为典型案例。

最后,强化数据安全与伦理规范建设,确保患者信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得到有效利用,提升公众对技术的信任度与接受度。

综上所述,患者分层模型的发展需兼顾技术创新、区域协同与应用落地,才能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配置与精准服务,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


声明


本报告所涉及学术信息、组织信息、专利信息等,均来自公开网络或第三方授权。本着严谨科学的原则,科易网尽可能收集与分析有关的必要信息,但不保证信息充分及准确:使用人应知悉,公开信息错误及未知信息可能影响结论的准确性。如相关权利人发现信息错误,可与本报告发布人或制作人联系。
本报告中的分析、判断和结果受时间、范围等限制条件及相关假设条件的限制,报告使用人应当充分考虑假设、限制条件、特别事项说明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本报告不提供法律性、专业性的意见或建议,也不是基于法律性或专业性观点而作出的, 如须获得专业建议请咨询相关专家。
科易网拥有并保留本报告著作权等相关权利。转载、引用等应取得科易网同意。


报告内容均由科易网AI+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数智化应用工具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报告,关键词,医疗,领域
相关文章
  • 远程医疗平台技术发展分析报告
    医疗,报告,关键词,互联网
    2025-07-14
  • 健康大数据分析技术发展分析报告
    报告,关键词,医疗,领域
    2025-07-14
  • 基因组健康管理技术发展分析报告
    基因组,报告,关键词,个体
    2025-07-14
生物科技与医疗

关于“生物医药”领域的情报快讯、技术分析、产业分析等资料参考

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