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IBM和华为是如何成功引进应用IPD的?
2019-03-20 2352

  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简称IPD)是一套先进的产品开发模式、理念与方法。


  IPD的思想来源于美国PRTM公司出版的《产品及生命周期优化法》(简称PACE——Product And Cycle-time Excellence)一书,被IBM最先应用到实践中,而后被华为应用,二者都取得有效的改进并长期获益。


  一、IBM“第一个吃螃蟹”


  郭士纳:


  IBM就是用IPD流程来管理的。


  IPD是IBM在1992年首先提出实施的,当时IBM正处于业务上的困难期。


  在激烈的竞争中IBM遭受了巨大的经营挫折,公司收入在减少,年亏损额高达近80亿美元。IBM正在失去市场,失去客户。


  1实施IPD之前


  销售额:硬件的销售额急剧下滑,软件总销售额也在下降;


  毛利:硬件及总的毛利都在不断下降;


  毛利率:各类产品的毛利率都在下降;


  研发费用:总的研发费用基本保持不变;


  开发费用与收入的比例:快速上升,特别是硬件的开发费用相对于收入上升很快;


  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百分比:IBM的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12%,而业界是占6%;


  研发损失:业界最佳的研发损失是3.3%,业界平均是12.2%,而IBM是25%,IBM是业界平均的两倍。


  IBM与竞争对手相比,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是竞争对手的两倍。虽然不能说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重越低越好,但这与可以反映出IBM的开发费用较高,效率低。


  2再造变革


  为摆脱经营困境,IBM在仔细分析了自身的产品研发情况后,实施了以系统性研发管理解决方案为核心的企业再造方案。


  在研发管理方面,IBM引进了PRTM公司的PACE,获得了改进,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产品开发模式——IPD。


  IPD在IBM实施3年后,IBM公司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3实施IPD之后


  高端产品上市时间从70个月减少到20个月,中端产品从50个月减少到10个月,低端产品降低到6个月以下;


  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从12%减少到6%;


  研发损失从起初的25%减少到6%。


  在其他方面也取得很大改善,例如产品成本降低、人均产出率大幅提高、产品质量普遍提高。


  从1993年到1998年,IBM总共节省了120亿美元的费用,到2000年盈利达到80亿美元,公司的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华为“拜师学艺”


  任正非:


  从本质上来讲,IPD是研究方法、适应模式、战略决策的模式改变,我们坚持走这一条路是正确的。


  华为是国内第一家引进和实施IPD的公司,也是受益最大的国内企业。


  1实施IPD之前


  华为每年将销售额的10%投入产品开发,但是研发费用浪费比例和产品开发周期仍然是业界最佳水平的两倍以上。


  华为销售额虽然连年增长,但产品的毛利率却逐年下降,人均效益只有思科、IBM等企业的1/3-1/6。


  2问题分析


  产品开发流程处于企业价值链最上游,这里出现的问题通过生产制造、销售、交付、售后服务等下游环节会产生若干倍的放大。


  在分析采购业务系统时,华为就发现很多问题的根本出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因此,从产品开发入手,解决产品开发这一源头上的问题,是提高产品投资收益和解决公司系统性问题的治本之举。


  IBM的专家认为,华为在产品研发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概念与计划阶段合并在一起,研发活动缺乏计划性和严格的评审。


  1)研发活动缺乏计划性。


  以前,华为业务计划基本上没有,甚至在高层指示下就直接开始了开发。这导致产品与技术的开发重合,最后导致实用产品迟迟推不出来。


  2)研发活动缺乏严格的评审。


  华为以前的评审往往是技术型而不是业务型,主要依靠主观判断来分析市场需求,没有符合市场需求的标准,结果造成产品不断修改。


  3实施过程


  其实华为的IPD经过了两个阶段。


  1)独自摸索


  当时华为开始自己摸索实施IPD,组织了项目组(主要由一批MBA构成),拿出了一套基于IPD的研发体系变革方案,并进行了推广实施。


  但这次IPD变革基本上是一次失败的尝试,没有效果。然后华为决定请IBM作为咨询方来帮助解决问题。


  2)引入IBM


  华为在IBM的帮助下实施IPD是从1998年开始起步的,打破了华为以部门为管理结构的模式,转向以业务流程和生产线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仅此一项华为付给IBM的咨询费就达到了数千万美元。


  根据IBM咨询的方法论,华为IPD项目分为关注、发明和推行三个阶段。


  ① 关注阶段


  进行了大量的“松土”工作,即在调研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培训、研讨和沟通,使相关部门和人员真正理解IPD的思想和方法。


  ② 发明阶段


  主要任务是方案的设计和选取三个试点PDT,按IPD进行运作。


  ③ 推广阶段


  逐步推进,先在50%的项目中推广,然后扩大到80%的项目,最后推广到所有项目。


  华为的IPD在刚开始起步时,各个产品的研发从组织架构上已经基本形成了PDT的雏形,各种计划、文档、研发活动也是按IPD的模式进行。


  但在这个时期,只有华为与IBM配合成立的IPD项目组里的人对IPD有较为明确的理解。当时研发流程用的是所谓IPD1.0,IPD的实际效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公司内部只是在研发活动的称谓以及重要文档的输出上模仿PDT1.0流程的规定。IPD的核心组决策、IPMT的决策评审等关键措施并没有施行,只是在两个产品线上作试点。


  这个过程持续到了2001年。


  从2001年开始,华为规定,公司内30%的产品线必须严格按照IPD2.0流程运作,其他产品线继续按照IPD1.0流程运行;2002年,华为决定到年底所有产品线必须完全按照PDT2.0的流程运作。


  此时,支撑PDT流程的相关人事制度,财务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制度等都已建立起来。


  同时,华为公司从高层领导到基层产品研发管理者都对PDT的思想和流程有了比较清晰深入的认识,因此已经具备全面推行PDT的客观条件。


  至2003年,华为的IPD已经从1.0版本升级到了3.0版本。


  4华为IPD构成


  华为的IPD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固化的结构化研发流程和支持流程实施的跨部门团队。


  以前华为的产品开发完全是研发部门的事情,技术方向由关键人物来选择。在IPD模式下,各部门都要有人参与到规划和实施的过程里,组成跨部门的团队——IPMT与PDT(IPT)。


  跨部门的团队基本上要在产品开发之前做出相关联的规划,并且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相互协调,以保证这个产品从始至终都是技术领先、成本合理并且符合市场需求。


  华为共有约一百多个产品线,类似的产品线再一起组成一个大的产品线。


  每个大的研发产品线都有一个IPMT,他们是由总监级(现在改为产品线总裁)或者资深的产品专家组成,负责对旗下各个产品线的研发活动作关键环节(立项评估,计划决策,实验局评估等)的监控和评估。


  监控和评估的主要依据就是看这个产品研发成本投入和未来市场效益的比较,以及技术、资金、人力等方面的可行性。


  1)评审点。


  决策评审点实际上是一种喇叭口的结构。也就是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之后筛选出最有潜力的项目,并且在“动手”之前尽可能地进行“瞄准”和计算“提前量”,使得最后进入开发阶段的项目都是最健康和最明确的。


  2)异步开发模式。


  IPD在开发过程中为华为第一次引进了“异步开发”的概念。这种流程实际上很好地使用了并行工程的思想,它比华为原来串行研发流程的效率要高很多。


  5实施成效


  下面通过两个具体例子来说明华为实施IPD的成效。


  1)IPD在M800移动交换系统开发中的应用成效


  华为在M800移动交换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自始至终贯彻IPD的研发思想和方法,使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了50%,研发费用减少了40%,产品稳定周期加快。


  2)华为3Com的IPD实践


  华为与美国3Com公司成立的合资企业华为3Com也应用了IPD。IPD大大增强了华为3Com产品开发的可控制性,使得最后进入开发阶段的产品都是健康和明确的,在产品设计之初就体现出质量、成本、可制造性和可服务性等方面的优势。


  IPD在华为和华为3Com的实际应用表明,IPD在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产品开发费用、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竞争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据统计,IPD实施以后,华为3Com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50%,产品的不稳定性降低2/3。可以说,IPD为快速、优质地满足客户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的来说,IPD实施几年来,华为逐渐建立起世界级的研发管理体系,形成了世界级的研发能力,优化了公司的整体运行,取得了明显成效。 (来源:乔诺之声)


关键词:公司,生命周期,二者
相关文章
  • 236亿美元!数据分析公司Airfinity预计辉瑞新冠口服药2022年营收
    公司,辉瑞,新冠,口服药
    2022-06-07
  • 张锋公司首次将CRISPR基因编辑用于LCA10儿童患者
    公司,基因,儿童
    2022-05-31
  • BioNTech公司又有合作,这次是新递送方式
    公司
    2022-05-31
科技资讯

专注科技最新资讯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方向,不懂问我吧!

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