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如何打通技术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2025-08-25
191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产出地,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然而,长期以来,“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是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瓶颈,科技成果“沉睡”在实验室,难以有效对接市场需求,实现价值转化。如何打通这一“最后一公里”,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从现状来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多方面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地方配套政策不断完善,高校内部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转化载体建设得到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也在逐步成型。这些举措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与此同时,一系列问题也凸显出来,制约着转化效率的提升。
首先,协同机制不健全是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校内部门之间壁垒分明,审批流程繁琐,导致转化周期长、效率低;校外转化载体同质化竞争严重,专利二次开发企业参与度低,全链条协同生态尚未形成,难以形成合力推动转化。
其次,队伍建设不系统也是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原因。目前,专业化服务人才匮乏,中介机构水平参差,难以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需求;收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中介收益无保障,导致人才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短期合作模式难以支撑长周期转化需求,不利于科技成果的深度转化。
此外,评价体系不完善也制约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转化指标在职称评审中权重低,推广人员激励不足,导致科研人员对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统一量化标准,难以跨领域评估,导致转化效果难以客观衡量。
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主动布局→导向研发→场景应用→体系对接→产业化”五位一体转化体系是关键所在。具体而言,应聚焦战略性项目,加强顶层设计,简化跨部门流程,健全激励机制;提升全链条协同,校企共建实验室攻克“卡脖子”技术;利用数字化工具搭建一站式转化平台,提升信息透明度;完善可持续机制,探索基金联动模式,推动轻资产作价投资;强化人才专业性,高校开设技术转移课程,培养技术经理人;优化评价体系,分类制定转化人才评价标准,实施职称评审单列。
在此过程中,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数智服务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平台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和科易网18年的成果转化实践经验,重塑现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内容、流程和模式。其核心优势在于以科创智能体作为服务的主入口,实现服务落地的极简化;以数智工具矩阵为基础支撑,实现专业工作的工具化;以知识图谱为融合纽带,实现多要素全维度融合;以数智应用场景为解决方案,实现市场应用的针对性有效性。
通过该平台,可以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门槛高、转化效率低的问题。科创智能体作为服务的主入口,用户只需在对话框中,以文字或者语音的方式,输入具体服务需求,科技成果转化80%以上复杂任务,如成果评价、技术需求挖掘,3-5分钟就可以得到所要的结果。数智工具矩阵针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领域堵节点、难点、堵点,遵循“弥补空白、更便捷、更低成本”三大标准,研发而成系列数智应用工具,实现专业服务工具化、便捷化。知识图谱平台整合17类科技创新要素资源,系统性建立各个要素资源之间多维关系,研发而成“知识图谱应用平台”,成为科技研发、产学研合作、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的数智驱动器。数智应用场景通过集成各类科技资源、数智工具、知识图谱、智能体,遵循场景本身业务逻辑,构建各类个性化解决方案,实现市场应用的针对性有效性。
高校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产出地,应积极利用数智化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通过构建开放协同的转化生态,提升转化效率,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落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同时,高校还应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优化政策环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市场,实现价值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高校成果转化
相关文章
高校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正式揭牌 打造型果转化核心枢纽
成果转化,高校成果转化2025-08-27高校成果转化网正式上线 打造成果转化权威门户
成果转化,高校成果转化2025-08-27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实施路径: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产业需求
成果转化,高校成果转化2025-08-27

科技成果转化
面向政府、园区、企业、高校等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和服务,助力成果转化落地,增强科技供需对接。
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