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利用生物质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和燃料,受到广泛关注。5-羟甲基糠醛(HMF)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前景的平台化合物,可用于生产2,5-呋喃二甲酸(FDCA)等多种化合物,其中FDCA有望取代石油基单体对苯二甲酸,用于合成可降解聚酯等材料。
目前,电氧化HMF催化剂主要包括贵金属和过渡金属基催化剂,但关于pH值和外加电位调控的反应路径选择性、热力学与动力学原理、析氧竞争反应的调控方法以及电催化剂的性能优化策略等方面,仍缺少系统总结与论述。

图1. HMF电氧化催化剂研究(来源:ACS Catal.)
近期,河南师范大学刘旭坡副教授与华中科技大学王得丽教授、澳门大学邵怀宇副教授、上海理工大学陈新教授合作,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贵金属与过渡金属基电催化剂在HMF电氧化制备FDCA中的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HMF电氧化反应机理及其与竞争性析氧反应的调控策略,进而重点讨论了贵金属与过渡金属基电催化剂的发展动态,深入解析了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及其对HMFOR反应路径的促进作用,并详细论述了催化剂的性能优化策略。最后,展望了高效HMFOR电催化剂的未来发展方向。相关成果发表于ACS Catalysis(DOI: 10.1021/acscatal.4c06577)。
前沿科研成果
自1991年首次报道HMF电氧化催化剂以来,已有大量催化剂被开发用于HMFOR应用。特别是2018年之后,电氧化HMF催化剂的研究论文逐年上升。

图2. HMF电氧化催化剂的发展历程(来源:ACS Catal.)
HMF电氧化是一个连续的六电子转移过程,其亲核羟基(-OH)和醛基(-CHO)失电子被氧化为羧基(-COOH),最终生成FDCA产物。HMF电氧化主要存在两条反应路径:2,5-呋喃二甲醛(DFF)路径和5-羟甲基-2-呋喃甲酸(HMFCA)路径。研究表明,目前报道的大多数电催化剂遵循HMFCA路径。通过分析已有研究成果,pH值和外加电位等因素对HMF电氧化路径具有显著影响。

图3. HMF电氧化的路径选择性(来源:ACS Catal.)
HMF电氧化主要遵循两种不同机制:直接氧化与间接氧化。直接氧化机制中,电催化剂的价态在整个HMFOR过程中保持不变,外加电位促进HMF分子的直接氧化;而间接氧化机制,涉及催化剂表面金属物种转化为高价活性相,这些活性相作为氧化剂将HMF转化为FDCA,随后自身被还原为低价态。因此,活性相的循环再生对间接机制至关重要。由于金属物种的氧化电位恒定,间接氧化机制不受外加电位影响。

图4. HMF电催化氧化机制(来源:ACS Catal.)
OER是HMFOR过程中的主要竞争反应,会显著降低FDCA产物的法拉第效率。如何有效抑制OER竞争反应成为HMFOR电催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该论文通过总结与分析前期研究发现,可从调控氧化电位、电流密度差异、抑制M3+OOH过度氧化等方面有效抑制OER。

图5. 析氧竞争反应调控(来源:ACS Catal.)
通过组分与结构调控,HMFOR电催化剂的性能已获得显著提升。然而,贵金属基催化剂的高成本与过渡金属基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不足,仍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为此,研究者开发了以下性能优化策略:表面吸附调控、脱氢过程优化、质子传输加速、活性位点整合、活性物种再生。

图6. HMF电氧化催化剂的性能优化策略(来源:ACS Catal.)
该综述系统总结了HMFOR电催化剂的氧化机理、构效关系及性能优化策略,重点阐明了结构调控对电催化性能的促进作用。尽管取得显著进展,HMFOR催化剂的未来发展仍需解决以下关键问题:表面吸附平衡、异质结构电催化剂构建、高电流密度应用、长期运行稳定性。

图7. HMF电氧化催化剂的发展展望(来源:ACS Catal.)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相关成果发表于ACS Catalysis(DOI: 10.1021/acscatal.4c06577),河南师范大学刘旭坡副教授为第一作者,河南师范大学王公轲教授、澳门大学邵怀宇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王得丽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279036、52402249)等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