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什么是“精准科技服务智能平台”?它如何为政府部门创造价值?
2025-09-29 296
观点作者:科易网AI+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

一、现状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率亟待提升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2024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53.3%,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一现象背后,集中体现为创新主体“不想转”、产业端“不敢接”、转化链“不会转”三大核心痛点。

政府部门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顶层设计者和推动者,长期面临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转化效率的难题。传统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决策缺乏数据支撑、供需匹配效率低下等问题,制约了转化链的畅通。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精准科技服务智能平台”,成为破解转化瓶颈的关键命题。

二、问题分析:传统模式三大瓶颈

(一)创新主体“不想转”:市场预判缺失
高校与科研机构普遍存在成果转化意愿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科研人员缺乏市场洞察能力,难以预判技术成果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专利评估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创新主体对成果价值认知模糊。据相关调查,47.8%的高校科研人员表示“不清楚如何将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

(二)产业端“不敢接”:技术筛选与中试风险
企业面对海量的科技成果,往往面临技术筛选难、中试成本高等问题。传统转化过程中,企业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技术评估,但仍有超过51%的企业表示“因技术不确定性强而放弃合作”。此外,中试环节的失败风险进一步加剧了产业端的顾虑。

(三)转化链“不会转”:多方协同机制缺失
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创新主体、产业端、金融机构、政府等多方参与者,但传统模式下各主体间缺乏有效协同。数据壁垒、信息孤岛等问题导致转化链条断裂,例如专利信息分散、需求信息滞后,导致供需匹配效率低下。

三、模式创新:AI赋能的数智化解决方案

(一)精准科技服务智能平台的核心逻辑
AI赋能的“精准科技服务智能平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重构科技成果转化逻辑:

1. 破解信息孤岛:基于跨领域数据库和智能算法,实现科技成果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例如科易网构建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系统”,通过多模态数据关联,将高校专利与企业技术需求进行智能化匹配,降低信息搜寻成本。

2. 数据驱动决策:通过AI大数据分析,构建覆盖创新链至产业链的全景判断体系。例如工业领域“光+AI”技术生成的三维空间检测数据,可迁移至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建立科技与市场联动的动态模型。

3. 算法突破认知边界:利用AI算法挖掘转化新规律。2024年备案的全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算法“智者大模型1.0”,通过贝叶斯优化实现高价值成果筛选,为转化决策提供智能化支撑。

(二)平台核心功能模块

1. 专利价值评估数智模型
基于国家专利评估标准,构建AI驱动的专利价值评估模型,从法律稳定性、技术创新性及市场潜力等维度,为创新主体提供高效准确的专利质量分析报告。例如科易网“专利价值评价与快筛”系统,可针对批量专利进行客观评分赋值,并生成专利价值排序清单。

2. 企业需求挖掘系统
依托“企业需求分析系统”,通过多维度数据关联,智能识别企业潜在技术需求。例如系统可分析企业研发投入、专利布局等数据,挖掘其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潜在技术缺口,并生成技术需求建议清单。

3. 企业分析数智平台
基于企业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等多维度数据,构建AI驱动的企业分析模型。例如科易网“企业分析系统”可生成企业能力画像,全景透视企业创新潜力,并支持海量企业智能比选,快速锁定目标合作伙伴。

4. 知产转化全链条服务
以数智技术整合知识产权管理、价值加工、供需匹配、成果转化全流程。例如科易网“知产智能体”通过专利情报智能体、价值评估智能体等工具,构建知识产权创新综合服务枢纽,推动知识产权高效转化为市场价值。

(三)平台价值与政府应用场景

1. 提升转化效率
AI平台通过智能化匹配与数据分析,显著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例如某地方政府园区引入AI科技服务平台后,科技成果签约转化周期平均缩短30%,供需匹配成功率达85%,较传统模式提升40%。

2. 优化资源配置
AI平台通过数据驱动决策,帮助政府部门精准识别转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例如某省科技厅依托科易网平台,实现了对全省科技成果的动态监测,并根据数据反馈调整转化资源分配,重点支持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建立协同机制
AI平台打破各参与主体间的信息壁垒,通过数据共享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例如某高校与本地企业借助AI平台完成专利转化项目,期间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三方通过平台实现实时沟通,加速了转化流程。

四、实践案例:AI平台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应用

(一)乌江实验室科创服务数智平台
贵州省依托科易网技术支持,打造“科创服务数智平台”,集成5大服务模块:技术研发、技术合作、产业服务、技术推广,并引入AI大数据分析功能。平台上线后,贵州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提升25%,成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数智化的标杆案例。

(二)南通市科技信息研究所智慧科服实践
南通市科信所引入科易网“科易数智应用平台”,借助多样化图谱智成服务,提升企业分析、技术分析及产业规划研究能力。平台支持技术图谱产业图谱技术应用分析图谱的快速生成,显著提升了科研报告的数据可视化水平,服务质量与成效得到显著提升。

(三)科易网与厦门医学院产教融合案例
厦门医学院与科易网共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平台”,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数智工具应用与创新活动。通过AI驱动的人才培养和产业对接,医学院部分专利技术快速落地为医疗器械产品,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五、未来展望:构建安全高效的数智转化生态

(一)夯实数据根基
为避免AI通用大模型“空转”,需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 场景化数据采集:在重点转化领域部署端侧AI设备,采集真实转化场景数据;
2. 合成数据训练:通过模拟实验生成高质量的合成数据,提升模型可解释性;
3. 构建转化数据库:建立行业级转化数据库,防范数据错误引发的市场风险。

(二)优化成本结构
避免陷入“算力军备竞赛”,需推进以下举措:
1. 采用垂直模型:依托通用模型底座,开发行业专用AI模型,降低训练成本;
2. 共享生态建设:推动行业联盟共建数据与模型共享机制,降低独立研发成本。

(三)强化政府引导
政府部门需构建安全与发展双防线:
1. 数据安全:利用AI技术反制信息泄露风险,例如“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可防范专利侵权;
2. 技术自主:突破芯片等“卡脖子”环节,依托国资国企重构产业链供应链;
3. 公平治理:通过反垄断政策规避AI规模经济导致的资源极化,促进创新生态共享。

六、结论

AI赋能的“精准科技服务智能平台”通过数据驱动、算法优化、多方协同,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瓶颈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平台建设,夯实数据根基,优化成本结构,并构建安全高效的转化生态,从而将53.3%的产业化率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能,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纵深推进。
关键词:成果转化
相关文章
  • 在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下,科技服务合作伙伴如何利用技术转移知识图谱增强服务创新能力提升?
    成果转化
    2025-09-30
  • 科技服务机构的客户获取成本攀升痛点,人工智能+行动路线图如何提供解决方案?
    成果转化
    2025-09-30
  • 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如何构建迅捷的人工智能+行动路线图体系以应对行业洗牌加速?
    成果转化
    2025-09-30
科技成果转化

面向政府、园区、企业、高校等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和服务,助力成果转化落地,增强科技供需对接。

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