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作者:科易网AI+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根据《2024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53.3%,创新主体“不想转”、产业端“不敢接”、转化链“不会转”三大难题突出。传统技术转移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决策不精准、流程不顺畅等问题,导致科技成果难以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问题分析
1. 创新主体“不想转”
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关键在于市场预判缺失。缺乏对市场需求和产业趋势的准确把握,导致大量专利“沉睡”。同时,传统转化模式复杂,周期长,成本高,进一步降低了创新主体转化的意愿。
2. 产业端“不敢接”
企业面临技术筛选与中试风险的双重压力。传统模式下,企业难以对技术进行有效评估和筛选,中试环节试错成本高,导致企业对新技术持谨慎态度。
3. 转化链“不会转”
科技成果转化链条长、环节多,需要产学研各方协同配合。传统模式下,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等问题导致转化效率低下。
三、模式创新
AI技术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构建AI赋能的科技成果转化SaaS平台,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模式的痛点,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达成机构核心竞争力。
1. 破解信息孤岛,实现精准匹配
AI平台通过构建跨领域数据库,利用智能算法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推动产学研资源无缝对接。例如,科易网的“知产平台”通过专利情报智能体、价值评估智能体等功能,实现科技成果供需方的精准匹配,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2. 数据驱动决策,重构管理范式
AI大数据的边际报酬递增特性,推动管理决策向“数智化”跃迁。例如,科易网提供的“企业分析”服务,通过智能生成企业创新能力分析报告,洞悉企业科创发展水平,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技术需求建议,推动科技与市场联动。
3. 算法突破认知边界,挖掘转化新规律
AI算法通过多模态处理与深度学习,发现影响转化的隐藏要素。例如,科易网开发的“企业需求挖掘”系统,通过智能分析企业现有优势与不足,挖掘企业潜在技术需求,为企业提供技术需求建议清单,助力企业精准选择转化路径。
4. 打造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数智服务场景
以科易网为例,其打造的“AI+技术转移-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数智服务场景”通过以下服务内容,构建完整的成果转化生态:
(1)专利价值评估
- 专利价值评价与快筛:基于国家专利评估标准,构建专利价值评估数智模型,从专利的法律稳定性、技术创新性及市场应用潜力等核心维度,快速获取专利价值评估报告,为客户提供高效准确的专利质量和影响力评估。
- 专利技术快筛:依托“专利快筛智能系统”,对技术专利进行客观的评分赋值,并按需提供专利价值排序清单,为专利管理、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2)企业需求挖掘
- 构建系统化需求解决服务链条,发掘企业潜在需求和发展空间。
- 发现挖掘:依托“企业需求分析系统”分析识别企业现有优势与不足,挖掘企业潜在技术需求,洞察未来可能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趋势。
- 确认分析:基于技术需求建议清单和已知的显性需求,用户比对明确最终准备推动解决的技术需求;针对准备解决的技术需求,通过“解决路径分析”提供自主研发或对外合作建议。
- 解决路径:对于自主研发,基于“技术方案智成系统”,将逐步引导深入探索、生成详尽的技术解决方案;对于合作研发,可通过“智能搜索”开展相关技术资源的自动匹配并配置。
(3)企业分析
- 基于多方面数据和指标,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比较与评估。
- 智能生成企业创新能力分析报告,洞悉企业科创发展水平。
- 深度解构企业能力画像,全景透视企业发展潜力。
- 海量企业智能比选,快速锁定目标企业。
(4)知产平台
- 聚焦专利整合、加工、配置、转化全链条,以数智技术驱动知识产权高效转化为市场价值,打造知产创新综合服务枢纽。
- 专利情报智能体、价值评估智能体、技术需求智能体、企业分析智能体等智能体服务,实现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
- 平台融合应用:情报信息、价值加工、供需智配、知产转化、知产合作。
四、风险应对与未来路径
1. 数据根基:场景化训练与质量治理
避免通用大模型“空转”,需注入高质量行业数据。重点领域应部署端侧AI设备采集场景化数据,强化合成数据训练,建立可解释性强的转化数据库,防范数据错误引发的市场风险。
2. 成本控制:垂直模型与共享生态
避免陷入“算力军备竞赛”,转化主体需依托通用模型底座,采用训练加速技术(如模型压缩)。行业联盟可共建数据与模型共享机制,降低独立研发成本。
3. 政府护航:构建安全与发展双防线
数据安全:用AI技术反制信息泄露风险,如“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防范专利侵权;
技术自主:突破芯片等“卡脖子”环节,国资国企需引领供应链重构;
公平治理:通过反垄断政策规避AI规模经济导致的资源极化,促进创新生态共享。
五、结语
AI正从工具进化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引擎”。随着“人工智能+”等垂直应用落地,需以“强链-补链-延链”思维打通四链梗阻。唯有夯实数据根基、优化成本结构、强化政府护航,方能将53.3%的产业化率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能。
通过AI赋能的科技成果转化SaaS平台,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模式的痛点,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达成机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事业迈上新台阶。
如何通过新一代成果转化SaaS达成机构核心竞争力,同时达成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2025-10-13
592
关键词:成果转化
相关文章
为什么说AI+大数据智能应用是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提升体系化竞争壁垒的关键一步?
成果转化2025-10-15在宏观经济承压背景下,地方政府如何借助高能级的AI技术转移操作系统解决营收增长承压,同时唤醒深层次价值挖掘,最终唤醒聚焦重大战略项目?
成果转化2025-10-15宏观经济下行冲击如何破局?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可借助技术转移知识图谱实现低成本的区域科技创新指数提升
成果转化2025-10-15

科技成果转化
面向政府、园区、企业、高校等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和服务,助力成果转化落地,增强科技供需对接。
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