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否有效地掌握投入资金的对策,取得好的产品资金效果,提高资金运营效率,是一个大的战略问题,也是企业业务投资组合计划的任务。而IPD强调的正是对产品开发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析。产品战略及规划体系、业务决策评审体系关注的是“做正确的事”,IPD组织体系、IPD流程体系和IPD绩效管理体系关注“把事情做正确”并高效地完成。文章将从五个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需要贯彻的指导原则、构建的基本思路为您详细介绍IPD研发管理体系,以供参考。
1. 产品战略及规划体系
(1)、主要内容:
① 产品战略流程
② 市场管理及产品规划流程
③ 技术规划流程
④ 市场需求管理流程
⑤ 市场需求数据库
⑥ 市场调研及情报系统
⑦ 集成组合管理团队(IPMT)
⑧ 组合管理团队(PMT)
⑨ 技术管理团队(TMT)
(2)、指导原则:
① 基于市场的原则(从市场的角度做规划)
② 前瞻性原则
③ 明确定位原则
④ 平台化及系列化规划原则
(3)、基本思路:“四化”——团队化、流程化、信息化、工具化,即成立跨部门的团队负责制定产品战略及规划并进行决策,建立完善的规划流程,基于充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获得对市场的洞察,强调采用一系列专业的方法及工具。
2. 业务决策评审体系
(1)、主要内容:
① 业务决策评审点(DCP)
② 业务决策评审流程及运行规范
③ 业务计划书编制规范
④ 研发合同编制规范
⑤ 产品退市计划规程
⑥ 集成组合管理团队(IPMT)
⑦ IPMT秘书机构
⑧ 产品开发团队(PDT)
⑨ 生命周期管理团队(LMT)在DCP中的角色及职责
(2)、指导原则:
① 业务(投资)控制风险
② 及时决策原则
③ 承诺及授权原则
(3)、基本思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分别设立概念决策评审、计划决策评审、可获得性决策评审(量产决策评审),由PDT提出业务计划书及决策建议,供IPMT决策;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由LMT提出(如果没有LMT,可由PMT或产品经理)产品退市建议及退市计划,提交IPMT决策。
3. IPD组织体系
(1)、主要内容:
① 企业组织架构图
② 产品线组织结构及职责划分
③ 跨部门团队(IPMT、PMT、PDT、TDT等)角色及职责
④ 运行机制
⑤ 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责
⑥ 职位体系
⑦ 资源池运行规范
(2)、指导原则:
① 跨部门团队协同原则
② 扁平化原则
③ 充分授权原则
④ 产品线与资源
⑤ 能力线并重原则
⑥ 资源平衡原则
⑦ 文化导向原则
(3)、基本思路:在公司或事业单位(SBU)层面上,设立“产品线+资源线”的重度矩阵结构,根据具体项目情况适当结合项目型结构或职能型结构,采用各方面的配套措施,使矩阵结构有效运行。
4. IPD流程体系
(1)、主要内容:
① IPD体系流程框架
② IPD产品开发流程(袖珍卡、阶段流程、角色及职责、活动说明、模板)
③ TPD(技术平台开发)流程(袖珍卡、阶段流程、角色及职责、活动说明、模板)
④ 支撑性子流程及相关规范、模板,包括系统工程(SE)、硬件/软件等领域设计
⑤ 项目管理
⑥ 文档管理
⑦ 技术评审
⑧ 质量保证
⑨ CBB重用
⑩ 需求管理
⑪ 物料选型及认证
⑫ 支撑流程体系运行的IT系统(PDM系统、协同平台等)。
(2)、指导原则:
① 结构化原则
② 并行原则
③ 平衡原则
④ 全流程责任原则
⑤ 持续优化原则。
(3)、基本思路:
① 自上而下,先构建整体框架,然后层层展开和细化;
② 先主后从,先构建主流程,再识别和划分支撑性子流程,使主流程与子流程有效衔接;
③ 由外及内,以客户的要求和需求为出发点,明确流程的关键活动及内部逻辑关系;
④ 先流程重组(BPR)后IT化,在流程构建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把现在的做法变成流程,而需要实施流程重组或优化,然后实施IT系统,使流程固化并高效运行。
5. IPD绩效管理体系
(1)、主要内容:
① IPD度量指标及KPI指标体系
② 绩效管理流程及制度
③ 部门绩效考核办法
④ 项目绩效考核办法
⑤ 绩效与薪酬挂钩方案
(2)、指导原则:
① 公平合理原则
②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③ 目标导向原则
④ SMART原则
⑤ 过程管理原则
⑥ 激励为主原则。
(3)、基本思路:
① 关注绩效目标及计划环节,从KPI和定性工作两个方面制定目标;
② 强化绩效辅导环节,做实过程监控;
③ 优化绩效考核环节,淡化评分,适度区分考核等级(如区分为A、B、C三级),做好绩效反馈;
④ 简化绩效结果运用,避免绩效考核结果与工资、奖金频繁而紧密地挂钩,加强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信任、授权、认可、荣誉等非经济激励因素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