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遇到发热待查的病例时,希望可以帮到你。发热待查(2017年)指南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iWLImyRqfObH8eJuBpv6Q
提取码:4ovr
跨过枯燥的理论介绍,终于可以分享临床相关内容。发热是一种疾病的症状诊断,病因复杂,疑难病例往往难以确诊。芒果将从①临床诊断思维;②为什么体温是37℃?③发热到底是怎么回事?④有种病叫发热原因待查;⑤发热时血常规变化;⑥IL-6,如果早点遇到你;⑦CRP,从临床到科研;⑧发热,再烧一会儿?⑨Nature报道不明原因发热新突破;⑩发热相关基因,可以发生信论文吗?可以!等诸多角度,结合临床、科研、教材和指南及优秀推文等全面总结发热相关知识。
发热是诊断学中学习的第一个症状,其思维是临床诊断思维的体现(发热那些事儿,临床诊断思维)。理解发热,就必须掌握体温是怎么回事儿(或许你没想过,为什么体温是37℃?),然后知晓发热的机制(发热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明确发热诊断的难点其实在于病因的复杂性(有种病叫发热原因待查)。
临床上大多数发热病例都需要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常规、CRP、SAA,有时还会做PCT,甚至IL-1,IL-6等细胞因子检查。可以说,者种种检测的目的,多数在于寻找发热的病因,有的相对容易判断,有的可能最终也不能明确诊断病因(即发热病因待查)。
我们分享过,感染性发热占50%~60%,应予首先考虑。诊断时,要明确是否为感染性发热,如果是需明确病原体和感染部位。当然,血常规报告在手,肿瘤性发热后果严重,也要考虑,确认或排除(发热那些事儿,临床诊断思维)。
因此,发热病人,首先要做的检查就是血常规。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粒细胞百分比可以提供判断感染类型及其严重程度的基本信息(血常规解读初阶)。中心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主要细胞,50%~70%,对细菌感染和急性期、活动期感染有提示作用;单核细胞多是病毒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淋巴细胞异常提示慢性感染从先天性免疫至适应性免疫的变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过敏、过敏性紫癜等)和寄生虫感染;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常见于某些过敏性疾病、白血病等。
因此,根据血常规,首先判断是否为感染性发热。白细胞总数升高,分类中以成熟中性粒细胞为主,伴中性粒细胞核象左移,成熟中性粒细胞内见中毒颗粒,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积分值升高,通常提示为细菌性感染 (少数见于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但感染性疾病中的结核、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疟疾等白细胞总数并不增多,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热型和病程等综合分析,并做选择性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此外,对血常规上的散点图,也应熟知白细胞亚群的分布(五分类法血细胞分析仪的散点图解读)。
如为感染性发热,要分析病原体是什么。一般来说,病毒性感染自病程通常不超过3周,NAP活性及积分值降低或阴性。疟疾有典型症状、特殊热型,血或骨髓中找到疟原虫,均有助于诊断。阿米巴肝脓肿可引起高热,肝脏B超检查及肝穿刺引流可明确诊断。细菌感染可为局部,亦可为全身感染,引起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常见原因有结核、伤寒、副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可通过血培养、Widal反应、PPD试验、超心声动图等进行鉴别。
其次,确定感染部位。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来确定感染部位,如发热伴咽痛、扁桃体肿大、白细胞升高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发热、咳嗽、胸痛可能为肺炎,摄胸片可明确诊断;发热伴大量脓臭痰提示为肺脓肿;发热伴右上腹痛、黄疸,提示为胆囊炎胆石症;发热伴寒战、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结合尿液检查可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发热伴咽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结合血涂片中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可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改变,提示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脑型疟疾;发热伴皮疹、关节痛、脾肿大及明显全身毒性症状,提示为败血症,可行血培养、骨髓培养加以确诊。
若根据血常规及其他检测可排除感染性发热和血液系统疾病,则根据指南进一步完善检查,鉴别自身免疫/结缔组织病(第二位常见发热原因,约占15%~18%)和其他原因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