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代酷睿的滔滔攻势下,AMD锐龙7000的节奏似乎也要加快了。
一份有待进一步佐证的新鲜爆料称,5nm Zen4的桌面产品锐龙7000,将在5月24日开幕的台北电脑展上正式发布。不过上市时间则要等到三季度中旬,也就是8、9月份,初期只有X670/X690主板可选,价格亲密的B650芯片组主板也许要等到三季度末甚至四季度中。
Intel这边,下半年最大的看点当然是Raptor Lake,预计对应13代酷睿家族。考虑到12代酷睿还热乎,Intel似乎并不着急,正式推出时间定在三季度末,不知道有没有对AMD“后发制人”的意味。
回到产品规格上,就目前的爆料来看,Zen4锐龙7000采用AM5接口(LGA1718),首次支持DDR5和PCIe 5.0,X670这批主板还有望带来对USB4的支持。处理器方面,最大仍旧是16核,但可能会首次集成GPU单元,热设计功耗进而提高到150~170W左右,IPC性能至少提升19%。
另外,一块微星MAG B650主板测试截图曝光,显示运行着AMD工程版处理器。
B650别跟Intel B660混淆了,后者是适配12代酷睿的主流芯片组,而前者则是用于点亮锐龙7000的主流板子,采用AM5接口(LGA1718)。
几乎不用怀疑,这颗工厂版处理器肯定就是锐龙7000真身了,值得关注的是,运行电压达到了1.532V,不清楚是BUG还是测试者正在挖掘超频潜力。
汇总下当前的爆料,锐龙7000处理器基于5nm Zen4架构,有望首次集成GPU单元,支持DDR5内存和PCIe 5.0,最高16核,功耗170W。
发布时间方面,AMD只说了下半年,但从最近的传闻来看,三季度是大概率时间,最快甚至能在8月底见到。
13代酷睿,大核升级为Raptor Cove,小核仍旧是Gracemont,工艺仍旧是Intel 7(10nm)。
不过这次小核有望堆到16个之多,也就是达成24核32线程,出厂睿频也有望超5.5GHz,性能提升幅度两位数,且还会通过大幅增加缓存(68MB Max)来挖掘游戏潜力。
另经查,13代酷睿笔记本平台工程版处理器(Raptor Lake-P ,RPL-P)日前现身UserBenchmark,识别为14核20线程,频率2.5~4.2GHz,看起来会是酷睿i9-12900HK的平替。
但目前还没有消息Raptor Lake-P的最大核心数会否提高,毕竟13代酷睿桌面核心数将提升到24核(8P+16E)。
平台搭载16GB DDR5-6400内存,250GB NVMe PCIe SSD,最终的跑分成绩如下:
可以看到,13代酷睿笔记本U的单线程不仅轻松超过i9-12900HK,甚至比桌面酷睿i7-12700K还要优秀。多线程距离桌面还有点距离,但依然将i9-12900HK斩落马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Linux 5.19内核添加了24行新代码,其中就包括对Raptor Lake-P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