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技术转移
包括从国外引进技术和出口技术两个方面。跨国技术转移往往是技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体现出梯度转移的特征。为加强跨国技术转移,中蒙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分国别的技术转移中心相继设立,同时,牛津大学创新技术转移(常州)中心于2012年11月在江苏常州设立,类似的机构也先后设立,积极开展跨国技术转移,探索跨国技术转移模式。
为促进跨国技术转移,《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国发〔2017〕44号)提出了以下措施:
1、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即“加快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构建国际技术转移协作和信息对接平台,在技术引进、技术孵化、消化吸收、技术输出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技术合作中“实现对全球技术资源的整合利用”。
2、加强技术转移合作,包括“加强国内外技术转移机构对接”,“形成技术双向转移通道”。国内外技术转移机构之间对接也可形成双方转移通道。
3、实施技术转移行动,即“开展‘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技术转移行动”,并提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及创新合作中心,构建‘一带一路’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向沿线国家转移先进适用技术,发挥对‘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先导作用”。
教育部印发的《高校科技创新服务 “一带一路”倡议行动计划》(教技〔2018〕12号)提出“建立面向沿线国家的技术市场”,主要采取以下两项措施:一是依托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构建覆盖沿线国家的技术转移网络;二是鼓励和支持高校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建设和打造一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这些措施也是贯彻落实《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
吴寿仁,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工。本文摘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实务》第九章第二节,增补了一些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