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雷艇简介及我国的情况
- 汝霄 2022-06-11
扫雷艇,]是专用于搜索和排除水雷的舰艇,有舰队扫雷舰、基地扫雷舰、港湾扫雷艇和扫雷母舰等。扫雷艇主要担负开辟航道、登陆作战前扫雷以及巡逻、警戒、护航等任务。扫雷舰艇自20世纪初问世以来,在战争中得到广泛使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相继研制出了玻璃钢船体结构的扫雷舰艇、艇和扫雷具融为一体的遥控扫雷艇、气垫扫雷艇等,大大提高了排扫高灵敏度水雷的安全性。研制历史编辑本段 专门的扫雷舰艇大约出现在1910年至1912年,由俄国最先设计建造。早期的水雷主要是锚雷,它由雷体和雷锚组成,并通过雷索布放在一定深度的水中。舰艇最初扫雷的方法是通过带有浮标的钢索拖曳着扫雷具实施扫雷,这种扫雷具在钢索上装有割刀。割刀像张开的剪刀,刀刃硬度很高,上面装有平衡板,使扫雷时保持水平并使刀口张向外侧。当扫雷舰拖着扫雷具前进时,一旦碰到锚雷雷索,扫雷具将使雷索进入刀口被切断,锚雷就浮出水面,若无法切断雷索时,也能将水雷拖至水面,然后加以摧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只有俄国和英国拥有少量专门建造和改装的扫雷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人首先违反海牙会议关于禁止在敌对双方领海之外布雷的决定,不仅将水雷布设在英国附近海域,而且把布雷的范围扩大到了波罗的海、黑海咽喉区各港口,致使交战双方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水雷战。当时,双方布放了大约31万枚锚雷,面对数量巨大的水雷对航海造成的危险,各国匆匆建造和改装了大批扫雷舰艇用于排除水雷隐患,当时扫雷的舰船规模达到了3000艘左右。
工作原理
扫雷艇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先进的探雷声纳或其他手段发现水雷,再通过精密导航定位系统确定水雷的位置,还可以通过水下观测系统对水雷进行识别,然后遥控扫雷具或引导其他扫雷具销毁水雷。早期发展编辑本段 最初的扫雷舰由于航速较低、续航力较小、扫雷方式单一,所以扫雷效率较低,危险性较大,而且扫雷的效果也并不明显。随着扫雷舰及扫雷装置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扫雷舰在反水雷作战中成果显著,仅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80艘扫雷舰艇就清扫了2.7万平方公里海域,重要航道或海域反复清扫过80次以上,在保证重要海域和航道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仅美国海军在1945年冲绳岛登陆作战中,就动用了122艘扫雷舰,花费了14天,清扫了约3000平方公里的水雷障碍,消灭近1900个水雷,保证了登陆战役按时进行。
我国新型082型扫雷艇
1987年服役,该艇配备电磁、声响、次声及截割爆破等扫雷具。
主尺度:总长44.79米,设计水线长42米,型宽6.2米,型深3.7米,吃水2.25米
排水量:满载排水量313.5吨,正常排水量305吨
主要性能:航速:15节,扫雷速度:2—12节,续航力:500海里/8节,自持力:15天
人员编制:28人
主动力装置:两台12V180-1柴油机,2×735.5千瓦(2000马力)
扫雷装备:1、“316”小型截割爆破扫雷具1套2、“317”电磁扫雷具1套3、“318”声频扫雷具1套4、“319”次声扫雷具1套
特种装置:在集控室处设有抗冲击缓冲平台
武器:61式25毫米双联舰炮2座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名单汇总(第二批)
科技小虎 发布了该问题
4621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名单汇总(第三批)
科技小虎 发布了该问题
2891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名单汇总(第四批)
科技小虎 发布了该问题
5571
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腰痛的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广西优质鸡马立克氏病防控关键技术创新及集成应用
农、林、牧、渔业玉米一穴双株增密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研究
农、林、牧、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