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社会医学,精神卫生。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终身患病事为10%-20%,约15%的患者最终死于自杀。抑郁症及其带来的自杀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30%的患者对治疗效果不佳,成为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其社会功能损害更严重,自杀风险更高。当前,造成抑郁症“难治”的原因不明,更缺乏有效的干预和预防措施。该项目针对这一重大难题,研究难治性抑郁症的优化治疗策略及探讨其相关特征性改变,在该基础上建立了针对社区、门诊、住院患者的心境障碍整体诊疗模式,以提高难治性抑郁症的总体疗效,改善预后。主要技术创新内容、特点:1.首次在国内证实,换用米氮平、万拉法新或用赛乐特联合曲唑酮、丁螺环酮、甲状腺素、丙戊酸钠、利培酮,可有效改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并能提高其社会功能。该项目对375倒TRD患者的治疗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从多角度、多层面探讨了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优化选择问题,为解决这一国际普遍难题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2.在国内率先建立抑郁症的个案管理模式,形成了心境障碍整体诊疗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既往抑郁症的单一药物治疗模式。该项目率先在社区开展抑郁症的个案管理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然后在专科医院建立了心境障碍专病病房、心境障碍特色专病门诊,成立了旨在为出院或门诊的病人提供康复训练与社会支持的“心镜之家”,与社区个案管理相衔接,形成涵盖社区、门诊、住院患者的心境障碍整体诊疗模式,为国内首创。3.证实难治性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个独立亚型,在认知功能方面较一般抑郁症患者损害严重。该项目针对难治性抑郁症开展了一系列发病机制及其特征性临床指标相关研究,在国内首次采用fMRI技术研究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汉字工作记忆情况,采用PET/FDG技术研究其脑葡萄糖代谢情况,采用P50、P300等指标研究神经生理改变,均提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情况更甚于普通抑郁症患者。应用推广情况:研究成果已经在上海市、北京市等13个省区的24家单位推广应用。具有先进示范作用,对提高中国对于难治性抑郁症的诊治水平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抑郁症的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