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情

并联式空调热水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日:2008-03-11
专利所属地:中国
技术成熟度:可规模生产
同类技术:
合作案例:
是否有样品或样机:
交易价格: 面议
转让方式: 技术转让
技术领域: 新能源与节能
应用领域: 电力生产
专利基本信息
专利名称 并联式空调热水器
专利状态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公开号
200810034465.3
申请号
专利申请日期 2008-03-11 专利授权日期
发明人 曾华文
权利人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并联式空调热水器,包括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4)、源侧换热器(13)、空调用换热器(16)和生活热水换热器(6),从压缩机(1)的排气管分流,分别流向并联的四通换向阀(4)和生活热水换热器(6);所述的压缩机(1)的回气管接通四通换向阀(4);源侧换热器(13)、空调用换热器(16)、生活热水换热器(6)两两之间通过电磁阀控制经节流装置、四通换向阀(4)和压缩机(1)形成循环。本发明既能产生热水,又能同时制冷制热。当制冷又同时供应热水时,其制冷能效比和现有空调相当,而制热水的效率达到3~5倍,综合性能系数为两者之和。可以在现有的各类空调机组的基础上改装,成本较低。
技术详情
简介
  技术简介:   一、产品功能   1、可以单独供冷供热,功能和现有热泵型空调一样。   2、可以单独制热水,产水量大,能效高,约为4,即输入1度电能产生4度的热量,功能和现有的热泵热水器一样。   3、可以同时供冷和制热水,此时的综合能效非常高,约为7,综合能效=(制冷量+制热量)/输入功率。   4、可以同时供热和制热水,此时的能效约为3.5。   空调热水器具有空调器的全部功能和热泵热水器的全部功能。   二、技术先进性   1、并联式与串联式原理   并联式是三个或多个换热器的液管通过节流装置连在一起,形成星形成并联结构,三个基本换热器中的任何两个可以组合共同工作。   2、性能比较   1、串联式制热水时必须经过冷凝器,由于冷凝器有阻力,制热水时制冷剂阻力过大,造成制冷剂流量过小,产生热量较小,压缩机输入功率过大,能效比较低。而并联式不存在类似问题,任两个换热器可以组合工作,另外一个换热器无需经过。   2、由于冷凝器阻力过大,制冷剂到达冷凝器出口时,有足够的压差使制冷剂产生闪发气体,造成节流装置内的流量迅速减小,制冷量降低很多,并致使节流装置(如热力膨胀阀)产生误操作。   3、串联式的制冷、制热、制热水是共用一个节流装置,如毛细管,因为制热水和制冷、制热时的工况不一样,高低压差是不一样的,如果毛细管在制冷时性能匹配较好,但在制热水时去不能保证其最佳性能。而并联式可以分开设置毛细管。   4、制冷剂流经冷凝器时,虽然冷凝器的风机停了,但制冷剂仍在流动,仍可以和空气交换热量,会损失部分热量。而并联式制冷剂不在通过冷凝器,几乎全部热量用来制热水。   5、制热水时,制冷剂液体经过四通阀内部,而四通阀是不允许大量液体进入内腔,因此易造成四通阀液击损坏。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空调热水器市场目前处在培育状态,个别大型企业已经进入该商用市场,家用市场几乎没有。热水器市场在2006年已经达到500亿元,空调市场已经超过1000亿元。   中国约有4亿户家庭,其中城镇户口约占40%,数量将是1.6亿台。   对于商用市场来讲,象酒店,洗浴中心,理发店,工厂,办公楼等容量也是非常大,由于对于这些商用客户来说,空调是必需品,而能产热水的空调无疑是首选,目前带热回收的空调及热泵热水器已经在商用市场站稳了脚跟,说明了这一点。国外需求并不一定比国内小。   经济收益分析:   初估利润:产品形成规模销售时,毛利润率为30%以上,纯利润率为15%以上。   存在风险:主要有竞争性风险:因为家电业为低利润行业,许多厂家会纷纷进入抢一杯羹,导致价格过分下跌,利润降低。   控制手段:加快技术升级和扩大生产规模。   厂房条件建议:   空调主机,内机和现有空调基本一样,生产工艺成熟,完全可以批量生产,生产成本较低。保温水箱基本和现有热水器保温水箱相同,生产工艺成熟。   自建年产5万套的完整厂房和生产实验设备投资约需1800万元,用于建立首期生产厂房,生产钱,购买生产设备,建立销售网络,研发资金投入,工资支出、采购原材料等。
相关技术标签
  • 乳化稳定剂
  •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 发电系统
  • 水动力
  • 建筑
  • 一体化
  • 压缩机
  • 膨胀机
  • 冷热电三联供
  • 热解液化
相关成果推荐
  • 超(超)临界锅炉水动力计算方法及水动力特性研究
    电力生产
  •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关键技术
    电力生产
  • 考虑多参数影响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电力生产
  • 甲醇汽油乳化稳定剂
    电力生产
您可能需要
  • 解决技术难题
  • 储备技术项目
  • 对接技术专家
  • 技术人才引进
咨询客服
联系技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