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百合是药食两用型甜百合,因其口味香甜、口感绵密,富含营养物质,又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润肺等要药用功效,在我国以名菜良药而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兰州百合耐寒,适宜在冷凉、长日照、干燥和肥沃深厚、疏松的弱碱性至弱酸性砂质土壤中生长。适宜在青海东部海拔1600米-2300米、年平均气温5.0-10.0℃、年降水量在350毫米以下的干旱山区栽培,生产出品质优良、外形美观、色泽上乘,产量较高的商品百合。在民和、乐都、尖扎、循化、贵德等有200万亩以上的山旱地适宜兰州百合种植。为了充分利用青海东部干旱山区的冷凉少雨气候资源和广袤山旱地发展兰州百合,项目利用前期坑道式埋片催培和无基质催培的微型鳞茎为材料,通过产前微型鳞茎低温处理找到出苗快、出苗率高、出苗整齐的最佳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通过产中即圃育期间不同气象条件、不同圃育基质对微型种鳞茎发育的影响,筛选出产量高、成本低、效益好的最佳气候因子和圃育基质;通过采挖后微型鳞茎贮藏方式筛选,寻找到经济有效,适宜大规模贮藏的方法。建立一套完整、有效、专业化的微型种鳞茎圃育技术体系,进行大批量、大规模、快速繁殖优质种源,提升食用百合生产的种源质量和数量,推动兰州百合在干旱山地种植,提高山旱地生产的品质及产量,对于提升兰州百合栽培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解决鳞片催培繁殖的微型鳞茎在进入圃育之前如何解除休眠,在圃育过程中什么气候条件下、什么圃育基质有利于提高繁殖率和生长量,能获得较高的微型鳞茎产量、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繁殖出的微型鳞茎如何有效完成贮藏,为高产优质圃育种鳞茎的繁育区域气候选择、圃育基质、微型鳞茎休眠解除,以及圃育后微型鳞茎的冬季贮藏处理提供完整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