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来源:“多排螺CT对他汀类降脂药来适可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评价”是唐山市工人医院承担的2004年河北省科学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课题编号:042761296。主要研究内容:目前国内外的临床资料均显示能够有效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简称斑块)的药物当属他汀类调脂药,如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伐他汀及普伐他汀等。该药不仅能明显降低血脂,而且还具有保护心脑血管功能的有益作用。他汀类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稳定和逆转斑块,恢复血管内皮功能,抗血小板形成和减轻炎症反应等几个方面。他汀类稳定斑块的作用已得到医学界的普遍认可,而其逆转斑块的作用正在研究之中。从已有的资料来看,大多数的研究结果支持他汀类具有使冠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体积缩小的作用。近年来,较多研究针对他汀类多效性作用进行了分析,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和抗炎症作用外,还通过多种途径遏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他汀类药物能够抑制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产生,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这些研究证实他汀类稳定粥样斑块作用是多效性的,除降脂外还涉及了抗炎、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等多个方面,从各个环节阻止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发挥其抗粥样硬化作用。斑块进展逆转和消退的现状和展望近几年,国际心血管病核心刊物上相继发表数项关于他汀类药物遏制和逆转粥样斑块的临床研究结论,其中最主要的有ESTABL ISH、REVERSAL 和采用血管内超声定量检测粥样斑块的横截面积,并以此评价斑块的进展,其共同的结论是早期强化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遏制甚至逆转粥样斑块,且并不显著增加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研究是依据上述他汀类降脂药可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理论,应用多排螺旋 CT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定量评价他汀类降脂药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逆转作用,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目前国内外其他评价方法(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照影心脏磁共振等)进行比较,得出相关性,从而评价16排螺旋 CT在定性及定量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本项研究选择了有心绞痛病史,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ST-T变化),肝功能正常且无心律失常患者共入选病例406人,行16排螺旋CT检查。发现有粥样斑块的冠状动脉441支,对存在有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口服氟法他汀40mg 1/日治疗组198例,病变血管288支,服药前斑快平均厚度为(1.90±0.49)mm。服药6个月后斑块平均厚度为(1.53±0.27)mm,12个月后斑快平均厚度为(1.29±0.48) mm。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口服氟法他汀20mg 1/日,共208例,病变血管213根,作同样观察后,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结论:此结果可得出:他汀类降脂药可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该结论与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其他评价冠状动脉的“金标准”(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照影等)一致。说明多排螺旋CT可用于评价他汀类降脂药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逆转作用,并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同时还证实了多排螺旋CT冠脉重建图像检查能有效地判断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并进行分类;较准确地判断冠脉中度或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较好地区分冠状动脉异常与正常或相对正常的患者;该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此项检查可为临床提供及时重要的信息,并且简单、价格便宜、无创,可广泛用于临床冠心病的预测及诊断,在早期发现和诊断冠心病及对高危人群进行冠心病普查等方面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评价冠脉疾病和异常的重要筛选手段之一。该研究证实了16排螺旋CT冠脉重建成像是一种较有效的无创性冠脉疾病检查诊断方法。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综合比较:冠脉造影(ICA)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目前时间和空间分辨力最好的,但费用高、有创,偶有严重并发症。冠脉内超声(ICUS)在评价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是金标准,但因其属有创性,成本高,难以广泛应用于临床。MR冠脉造影(MRCA)成像时间长,对带有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的病人以及幽闭恐惧症者不能进行检查,且显示最佳效果仅限于冠脉近段5cm。电子束CT冠脉造影EBCTCA可以很好地发现冠脉近段病变,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很高,但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对冠脉远段的显示不足,且费用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CT 冠状动脉成像有了突破性进展。16 排CT 在无创血管造影方面已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多排螺旋CT采用16排探测器、分段数据采集、可变速扫描方式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避免由于心脏运动伪影造成的误释。对冠脉CT成像诊断冠脉正常者可免做常规冠脉造影且可排除冠心病;对冠脉CT成像诊断冠脉有轻度狭窄或无狭窄仅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可免做常规冠脉造影而进行心内科的观察和药物治疗;对冠脉CT成像诊断冠脉有中度以上狭窄的患者要做进一步造影以行内支架置入和冠脉搭桥术;对这类患者,常规冠脉造影仅能观察管腔的狭窄情况,冠脉CT成像可辅助提供管壁的情况(钙化斑块和软斑块),并为搭桥手术提供心脏及冠脉的立体解剖,对极少数患者,冠脉CT成像可发现冠脉变异而能指导常规冠脉造影的导管入路。同时,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还可为冠脉搭桥或内支架术后的无创性追踪复查随访等方面提供一种新的检查方法。本研究结论证实了16排螺旋CT可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大小,并且可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成份作定性分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可广泛用于临床冠心病的预测及诊断,在早期发现和诊断冠心病及对高危人群进行冠心病普查等方面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评价冠脉疾病和异常的重要筛选手段之一;该方法简费用低、无创、简单。自临床应用以来为广大患者节约了大量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冠心病的预测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弥补了冠脉造影及冠脉内超声等检查技术复杂、费用高、有创,且偶有严重并发症的不足。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1、首次依据他汀类降脂药可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理论,应用多排螺旋 CT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定量评价他汀类降脂药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逆转作用。2、说明16排螺旋CT可用于定量评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大小,并且可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成份作定性分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3、证实了16排螺旋CT冠脉重建成像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冠脉疾病检查诊断方法。作用意义:多排螺旋CT冠脉重建图像,能有效地推测冠脉斑块的形成、分类;较准确地判断冠脉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情况,较好地区分冠脉异常与正常或相对正常的患者;其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可为临床提供及时重要的信息,可广泛用于临床冠心病的预测及诊断,在早期发现和诊断冠心病及对高危人群进行冠心病普查等方面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评价冠脉疾病和异常的重要筛选手段之一。多排螺旋CT冠脉重建成像是一种较方便、经济有效的无创性冠脉疾病检查诊断方法。存在问题及改进:目前CT冠脉成像是推测冠脉软斑块唯一有效的无创性手段。但对细小的“软斑块”,ct值的测定可能因部分容积效应而存在偏差,有时在软斑块与中间斑块的推测上会出现偏差。随着64层螺旋CT的应用以及我们临床经验的不断丰富上述偏差会进一步减小,其准确性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