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情

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调控研究

专利类型: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同类技术:
合作案例:
是否有样品或样机:
交易价格: -
转让方式: -
技术领域: 精细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技术
应用领域: 环境治理业
技术详情
简介
2019年8月联合国IPCC发布了Climate Change and Land特别报告,使得土地利用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再次引起全球学术关注。但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机理揭示不够,主要参数难以体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特征,部门性核算难以适应土地调控空间性特征的需要。据此,本项目揭示了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社会”二元碳收支机理,探索了碳排放核算内容部门性与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性的数据融合路径,改进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综合核算方法及相关参数,更科学全面地揭示了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其时空差异,为增强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应对全球变化的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知识工具。 一、首次从“自然—社会”二元碳循环特征方面系统地揭示了碳源/汇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响应,深化并发展了土地利用碳收支的作用机理。 (1)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二元碳循环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不同土地管理方式的互馈机理。(2)发现并核算了陆地生态系统中被人为忽略的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方式所引致的碳源/汇效应。(3)系统识别了土地利用多维度性对人为碳排放的引致效应及空间差异。 二、创新了土地利用碳源/汇核算的多尺度空间数据融合方法,提高了人为碳排放及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核算精度。 (1)针对人为源碳排放空间核算的多源异构性,提出了适应国家-省-市-功能区等多层级地域空间、数据信息异质性、用地功能差异性的土地利用碳排放识别及多尺度数据融合方法体系;(2)针对土壤有机碳核算的尺度差异性,提出了适应小尺度精度高、大尺度空间异质性强的有机碳储量核算方法体系;(3)针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核算体系分类不够细、覆盖范围不够全,提出了揭示林地多样性、植被变化特征,并融入水域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综合核算方法。 三、研发了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的系列知识工具,支撑了多层级空间应对全球变化的国土空间优化决策。 (1)形成了“要素-核算-清单”的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数据库系统;(2)研发了基于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专利-软件-标准”的系列化应用工具;(3)提出了基于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格局-规划-决策”的多层级国土空间治理方案。 5篇代表作在Science Advances、EST、Geoderma、地理学报等期刊发表。其中:3篇SCI论文总影响因子24.29,篇均8.1。代表作累计他引1401次(SCI 他引146次),单篇最高他引932次,“ESI高被引论文”1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江苏地方标准3项,国家持续发展试验区(江阴)文件2部;自然资源部、江苏省等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8次;研究成果被国际机构/大学2部英文教材采纳;培养长江学者和Elsevier高被引学者各1人次。 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自然—社会”二元碳循环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机理、系统地创新了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方法、实现了部门性碳排放核算向空间性碳排放核算的转换,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理论创新、方法研发到应用工具开发,促进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的链式融合,有效支撑了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决策。
相关技术标签
  • 硝态氮
  • 淋失控制
  • 脱硫脱硝
  • 自控系统
  • 水解酸化技术
  • 污泥减量
  • 厌氧流化床
  • 污水处理
  • 清洁利用
  • 焦化废水
相关成果推荐
  • 水产养殖废水中抗生素的涡流空化效应降解技术研究
    环境治理业
  • 柳兰在修复土壤重金属铅污染中的应用
    环境治理业
  • 循环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的研制
    环境治理业
  • 一体化水质净化处理设备
    环境治理业
您可能需要
  • 解决技术难题
  • 储备技术项目
  • 对接技术专家
  • 技术人才引进
咨询客服
联系技术方